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

2016-08-30 00:00 190 查看
定义: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特点:桥接模式基于类的最小设计原则,通过使用封装,聚合以及继承等行为来让不同的类承担不同的责任。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抽象(abstraction)与行为实现(implementation)分离开来,从而可以保持各部分的独立性以及应对它们的功能扩展。

企业级开发和常用框架中的应用:多继承的结构

只是从定义理解桥接模式,很难理清它的作用,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

电脑城卖电脑,电脑种类分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脑品牌又分了联想,戴尔,华硕,神州。如果从多继承的角度建类,则需要先建一个电脑抽象类,然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分别继承抽象电脑类,不同的电脑品牌又要分别继承这些电脑分类的类,然后实现方法,这样,如果要添加一个电脑种类则不同的电脑品牌还要分别继承该类,或者添加一个电脑品牌,则又要分别继承不同的分类,这样就是创建变得复杂化。

而桥接模式的思想就是从不同的维度实现,通过提高耦合度的方式来减少开发工作量,比如上面的电脑分类和电脑品牌分类分属于两个维度,如果我们从两个维度分别实现,这样我们可以减少开发复杂度,这就是Java开发的单一原则。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com.test.bridge;

interface Brand {
public void sale();
}

class Dell implements Brand {
public void sale() {
System.out.println("销售戴尔品牌电脑");
}
}

class Lenovo implements Brand{
public void sale() {
System.out.println("销售联想品台电脑");
}
}

class Computer {
protected Brand brand;
public Computer(Brand b) {
this.brand = b;
}
public void sale() {
brand.sale();
}
}

class Desktop extends Computer{

public Desktop(Brand b) {
super(b);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le() {
super.sale();
System.out.println("电脑类型为台式电脑");
}
}

class Laptop extends Computer{

public Laptop(Brand b) {
super(b);
}
public void sale() {
super.sale();
System.out.println("电脑类型为笔记本");
}
}

class Pad extends Computer{

public Pad(Brand b) {
super(b);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le() {
super.sale();
System.out.println("电脑类型为平板电脑");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销售联想笔记本
Brand b = new Lenovo();
Computer c = new Laptop(b);
c.sale();

//销售dell台式机
Brand b1 = new Dell();
Computer c1 = new Desktop(b1);
c1.sale();
}
}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出,我们将品牌(Brand)以对象的形式放到电脑分类的类里面,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电脑的复杂度,而且是几何降低,而且分两个方向实现,还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桥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