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述

2016-07-17 11:44 246 查看
一、基本概念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可用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表示,经数字化处理后可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功能(DDL),用户通过它定义数据对象。

         数据操纵功能(DML),用户通过它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BMS对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和维护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故障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新组织及性能监视与分析等。

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

1数据管理:

对数据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

 

目标:在妥当的时候以妥当的形式给妥当的人提供妥当的数据

 

2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提炼,从而产生新的有效数据的过程

 

 


 

3管理与处理的关系

管理是处理的基础

处理为管理服务

 


管理和处理又可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故可以统一起来,其中心是管理。

 

4数据管理的任务

描述对象(确保在这种描述下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效率高):给出数据的定义、组织、存储的描述

描述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安全、高效):维护、检索、传送的技术实现

 

 

三、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以后)

 

1人工管理阶段(程序员管理阶段)

特点:数据不保存

                   程序员负责数据管理的一切工作

                            数据和程序一一对应,没有独立性和共享性

数据和程序的关系:

 


 

2文件系统阶段

硬件:有了大容量直接存储外存设备,如磁盘、磁鼓等

软件: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有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等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60年代初初等的文件系统

主要特点:

组织方式:顺序文件

数据结构: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软件功能:仅有简单I/O操作

 

(2)60年代中期出现了成熟的文件系统

主要特点:

组织方式:顺序和随机存取并用

数据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有了简单的变换

软件功能:软件系统提供了存取方法

 

数据和程序的关系

 


三个主要缺点:

数据高度冗余:数据基本上还是面向应用或特定用户的

数据共享困难:文件基本上是私有的,只能提供很弱的文件级共享

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只有一定的物理独立性,完全没有逻辑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不能适应大数据量,多应用共享数据的根本原因:

         数据没有集中管理

数据库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把数据统一管理、控制,共享使用

数据和程序的关系:

 


主要优点:

(1)      数据高度结构化集成,面向全组织

(2)      数据共享性好,可为多个不同的用户共同使用

(3)      数据冗余少,易扩充

(4)      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存储结构变,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逻辑独立性:总体逻辑结构变,局部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好处:简化应用程序的编写和维护

(5)      数据控制统一

安全性控制:防止泄密和破坏

完整性控制:正确、有效、相容

并发控制:多用户并发操作的协调控制

故障恢复:发生故障时,将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状态

 

(1)数据库的进一步理解

外部特征: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数据结构形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具有“一少三性”特点的数据集合。

“一少”:数据冗余少

“三性”:

         数据的共享性:库中数据能为多个用户服务

         数据的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及数据的逻辑组织和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无关

         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在新陈代谢活动中始终保持正确性

内部特征: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它除了包含用户的数据外,还包含关于它本身结构的描述(数据字典,或数据目录或元数据,简单点就是数据的结构,数据的骨架)

         直接的好处:提高了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2)数据库是集成记录的集合

文件的数据元层次:

位-> 字节或字符-> 字段-> 记录-> 文件

数据库的数据元层次:

位-> 字节或字符-> 字段-> 记录-> 数据文件

                                                                    元数据

                                                               索引

                                                                    应用元数据


 

 

4各个阶段的比较

 

人工管理

文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

谁管理数据

程序员

操作系统提供存取方法

系统集中管理

面向谁

特定应用

基本上是特定用户

面向系统

共享性

不能

共享很弱

充分共享

数据独立性

没有

一定的物理独立性

较高的独立性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本质区别:

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有联系的

         文件系统的各记录无联系

外部:数据库系统是共享的

         文件系统基本上是面向特定用户的

 

四、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三个事件为标志:

1、1969 IBM           IMS           层次模型

2、1970年前后, CODASYL        DBTG报告                网状模型

3、1970 IBM E.F.Codd研究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

 

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

80年代开始,几乎成为关系数据库的一统天下

 

数据库的分代:

第一代:层次、网状数据库

第二代:关系数据库

第三代: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技术尚未成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