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APP开发实战33-HTTP 消息长度的总结

2016-05-22 21:53 211 查看

7.6.2.3 消息长度的总结

RFC 2616对消息的长度总结如下:一个消息的transfer-length(传输长度)是指消息中的message-body(消息体)的长度。当应用了transfer-coding(传输编码),每个消息中的message-body(消息体)的长度(transfer-length)由以下几种情况决定(优先级由高到低):

(1)任何不含有消息体的消息(如1XXX、204、304等响应消息和任何头(HEAD,首部)请求的响应消息),总是由一个空行(CLRF)结束。
(2)如果出现了Transfer-Encoding头字段 并且值为非“identity”,那么transfer-length由“chunked” 传输编码定义,除非消息由于关闭连接而终止。

(3)如果出现了Content-Length头字段,它的值表示entity-length(实体长度)和transfer-length(传输长度)。如果这两个长度的大小不一样(i.e.设置了Transfer-Encoding头字段),那么将不能发送Content-Length头字段。并且如果同时收到了Transfer-Encoding字段和Content-Length头字段,那么必须忽略Content-Length字段。
(4)如果消息使用媒体类型“multipart/byteranges”,并且transfer-length 没有另外指定,那么这种自定界(self-delimiting)媒体类型定义transfer-length 。除非发送者知道接收者能够解析该类型,否则不能使用该类型。
(5)由服务器关闭连接确定消息长度。(注意:关闭连接不能用于确定请求消息的结束,因为服务器不能再发响应消息给客户端了。)
为了兼容HTTP/1.0应用程序,HTTP/1.1的请求消息体中必须包含一个合法的Content-Length头字段,除非知道服务器兼容HTTP/1.1。一个请求包含消息体,并且Content-Length字段没有给定,如果不能判断消息的长度,服务器应该用用400 (bad request) 来响应;或者服务器坚持希望收到一个合法的Content-Length字段,用 411 (length required)来响应。

所有HTTP/1.1的接收者应用程序必须接受“chunked” transfer-coding (传输编码),因此当不能事先知道消息的长度,允许使用这种机制来传输消息。消息不应该够同时包含 Content-Length头字段和non-identity transfer-coding。如果一个消息同时包含non-identity transfer-coding和Content-Length,必须忽略Content-Length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