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Redis

redis事务详解

2016-05-02 23:44 706 查看
Redis中的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打包并且一次执行”的方式;

当用户输入MULTI命令时,就打开了客户端REDIS_MULTI选项,客户端从“非事务状态”切换到“事务状态”



之后客户端执行的所有命令都不会被Redis立即执行,而是放到客户端的“命令队列”里去(服务器返回QUEUED字样,表示命令已经入队),当客户端发出EXEC命令(表示客户端需要执行事务),这时候Redis从客户端的“命令队列”里依次取出命令执行,eg:

Shell代码


redis 127.0.0.1:6379> multi # 客户端进入事务状态

OK

redis 127.0.0.1:6379> set name diaocow

QUEUED # 命令已经入队

redis 127.0.0.1:6379> set age 25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get country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 执行事务

1) OK

2) OK

3) "diaocow"

4) (nil)

用一幅图来总结客户端的命令执行流程就是:



刚才例子中所对应的命令队列:



关于命令队列的更多细节,请看:multi.c/queueMultiCommand函数

前面说到,当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所以命令都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被放到“命令队列”缓存起来,其实不准确!当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下,如果遇到下面几个命令,依然会立即执行:

MULTIRedis返回错误,不允许事务嵌套
DISCARD丢弃当前事务(该命令只能在事务状态下使用,否则Redis返回错误)
EXEC执行事务, 把“命令队列”里的命令依次取出、执行,并且把执行结果放入到一个“回答队列”中,当所有命令执行完后,Redis把这个“回答队列”发送给客户端(该命令只能在事务状态下使用,否则Redis返回错误)
WATCH监视某些键,如果在事务执行期间,有一个“监视”的键被修改,那么事务执行失败(该命令必须在MULTI命令之前执行,否则Redis返回错误)
命令实现伪代码:

Python代码


def multiCommand(client):

# 不允许事务嵌套

if client.flag & REDIS_MULTI:

return "error"

client.flag &= REDIS_MULTI

def discardCommand(client):

# discard命令只能在事务状态下使用

if not (client.flags & REDIS_MULTI):

return "error"

# 重置客户端的事务状态(1.释放命令队列;2.重置客户端为非事务状态;3.取消之前监视的所有键)

resetClientMultiState(client)

def execCommand(client):

# exec命令只能在事务状态下使用

if not (client.flags & REDIS_MULTI):

return "error"

# 若某些监视的键被修改或者命令入队错误(命令不存在?参数错误?),则事务执行失败

if client.flag & (REDIS_DIRTY_CAS|REDIS_DIRTY_EXEC):

resetClientMultiState()

return "error"

# 依次执行命令队列里的命令

for cmd, argc, argv in client.multiState.commands:

result.add(call(cmd, argc, argv))

resetClientMultiState(client)

return result

DISCARD和EXEC命令比较容易理解,下面我们重点看下WATCH命令的作用以及实现原理:

WATCH命令用来在事务开始之前,监视任意数量的键,当调用EXEC命令执行事务时,如果其中任意一个键被其他客户端修改,那么整个事务将不再执行,直接返回失败,eg:



那这一切Redis是怎么实现的呢?

原理:RedisDb中维护了一个watched_keys字典,字典的键就是这个数据库中被“监视”的键,键值就是所有“监视”该键的客户端列表(list类型)



(上图只是字典的简化画法,若严格按照字典结构画不仅较为麻烦并且不利于阐述主要思想;关于redis字典详情,请参看 字典章节)

当一个客户端执行watch命令时:

a. Redis会把它加入到被“监视”键的客户端列表中;

b. 同时,客户端自己也会维护一个watched_keys列表,用来保存自己所有监视的键(这个属性有什么用?是不是和RedisDb中的watched_keys属性有重叠?我们稍后会说)

当任何一个会触发键内容变更的命令执行后(譬如set),touchWatchedKey函数会被调用:它检查数据库的watched_keys字典,看该键是否正在被“监视”,如果有,那么该键所关联的所有客户端列表都将打开REDIS_DIRTY_CAS选项(事务被破坏),然后当客户端执行EXEC命令时,如果发现REDIS_DIRTY_CAS选项打开,则事务执行失败,整个过程用伪代码表示就是:

Python代码


def touchWatchedKey(redisDb, key):

# 获取监视该键的客户端列表

client_list = redisDb.watched_keys.get(key)

if client_list is None: return

# 打开客户端的REDIS_DIRTY_CAS选项(告诉它们事务已经被破坏)

for client in client_list:

client.flag &= REDIS_DIRTY_CAS

更多细节请看:multi.c/touchWatchedKey函数

刚才我们还提到过,客户端自己也维护了一个watched_keys属性——用来保存自己所监视的键,那么这个属性有什么用呢? 我自己觉得是出于效率考虑的:

1. 防止监视相同的键,当Redis发现该客户端已经监视了某个键,则跳过该键,不做任何处理;

2. 当某个客户端(譬如A)执行完事务(或成功或失败),客户端需要清除自己之前所有监视的键,如果客户端自己没有维护自己监视了哪些键,那么Redis就必须遍历整个RedisDb.watched_keys字典,然后在每一个客户端列表中查找A并删除,效率非常低下,但若客户端自己维护了所监视键的列表,那么就不在需要遍历整个字典做清除,eg伪代码:

Python代码


def unwatchAllKeys(client):

# 若客户端没有监视任何键,则立即返回

if len(client.watched_keys) == 0 : return

# 遍历客户端监视的键

for wk in client.watched_keys.copy():

# 取出被监视键关联的客户端列表

client_list = redisDb.watched_keys.get(wk)

# 删除客户端

client_list.del(client)

client.watched_keys.del(wk)

更多细节请看:multi.c/unwatchAllKeys函数

总结:

1. 熟悉事务相关命令:multi discard exec watch

2. 了解事务执行原理

3. 了解watch命令作用以及实现原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