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网络七层协议

2016-05-01 17:37 375 查看
>1物理层:规定了计算机的连接方式,规定了连接标准;
>2数据链路层:规定0和1的解读方式;(以太网协议,规定了”数据包”的概念);
>3网络层:通过IP地址来确定网络中的计算机的位置;
     <1>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得出计算机所在的子网络;
     <2>IP地址有IPv4,IPv6两种;
     <3>DNS服务器: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
     <4>网络层建立”主机”到”主机”之间的通信;
     <5>MAC地址:网卡地址;
>4传输层:给每一个使用网卡的应用程序一个编号,通过编号来确定应用程序;
     <1>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2>TCP协议和UDP协议都会附带端口号;
     <3>网络通信模型:”主机+端口”,即Socket = TCP + IP或者Socket = UDP + IP;
     <4>端口号:

0
~
65535; 

0~1024是系统预留的. 

1024~65535之间可以自己设置.
客户端的端口号是网卡随机分配的!
 >5会话层:自动网络寻址/收发信息;
>6表示层: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无法通信的问题;
>7应用层:解决不同APP之间数据传输格式;常见的数据传输格式:
     <1>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2>mailto:邮件传输协议;
     <3>ftp:文件传输协议;
一条信息传输的完整过程:

发送信息:
{

   
"我爱你"

   
从应用程到物理层

}

应用层

{

   
"我爱你"

}

传输层

{

   
"我爱你"

+
5008

}

网络层

{

   
"我爱你"

+
5008
+ IP地址

}

数据链路层

{

   
"我爱你"

+
5008
+ IP地址

+MAC地址.

}

物理层

{

   
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

}

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递方式:

{

   
广播:

信息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以广播的形式传递.

   
路由:

信息在不同的局域网中以路由的形式传递.

}

数据包

---
一帧数据就是一个数据包.

1.以太网数据包.

{

   
标头:

18字节;

包含通信双方的
MAC地址.

   

   
数据:

数据部分.(最大1500字节)

   

   
分包/拆包:

如果一个IP数据包比较大,需要拆成多个以太网数据包传递数据源.

   

    {<1>(标头)
[数据部分:] 
{(标头:IP地址)
["数据部分":
{(传输层标头:端口号)
["数据部分":{我爱..
}

    {<2>(标头)
[数据部分:] 
{(标头:IP地址)
["数据部分":
{(传输层标头:端口号)
[不知道数据有多大.你}]}]
}

   

}

2.

IP数据包

{

   
标头:

20字节;

包含通信双方的
IP地址.

   

   
数据:

数据部分.(最大65535字节)

   

   
// 2000
字节.

    {(标头:IP地址)
["数据部分":
{(传输层标头:端口号)
["数据部分":{我爱..不知道数据有多大.你}]}]}

}

3.传输层

{

    TCP数据包(除了端口号之外还包含安全信息.标头比较大.)/UDP数据包(标头部分非常简单,只包含端口号,占8个字节.)

   

   
传输层数据包大小一般不超过65535个字节.

为了保证一个
IP
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恰好能够放下一个传输层数据包.

   

   

   

    {(传输层标头:端口号) 
["数据部分":{我爱..不知道数据有多大.你}]}

   

}

4.应用层

{

    {我爱..不知道数据有多大.你}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