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排序算法的思想分析以及java实现

2016-04-10 23:22 597 查看
毫无疑问,排序在数据结构中的地位是相当的重要的。
(强烈推荐的常用算法类学习文章:白话经典算法

排序大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种:内排序和外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全部记录存放在内存,则称为内排序,如果排序过程中需要使用外存,则称为外排序。
具体细分的话大概如下:

基于关键词比较的排序算法有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及Shell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及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和堆排序)、合并排序等。

按时间代价分类:平方阶排序算法,它们一般都比较简单,特点是容易实现,但时间复杂度相对较高,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一般为O(n2);线性对数阶算法,以分治策略算法为主,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一般为O(nlogn).

分布排序算法不以关键词比较为基础,有较低的时间代价(即O(n)),但是需要对数据集有一定先验知识,比如数据分布于哪个区间内等。

一.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Sort)

(直接)插入排序,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插入,该位置之后的序列依次向后移动一个单位

(很经典的一个类比就是摸扑克牌:在开始摸牌时,左手是空的,牌面朝下放在桌上。接着,一次从桌上摸起一张牌,并将它插入到左手一把牌中的正确位置上。为了找到这张牌的正确位置,要将它与手中已有的牌从右到左地进行比较。无论什么时候,左手中的牌都是排好序的。)



平均复杂度为O(n^2)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2,3,7,1,5,6,4};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A[i]+" ");

//直接插入排序
for(int i=1;i<A.length;i++){
int temp=A[i];	//待插入的元素
int j;
for(j=i-1;j>=0;j--){
if(A[j]>temp){
A[j+1]=A[j];	//将大于temp的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
else
break;
}
A[j+1]=temp;
}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A[i]+" ");
}

}


运行结果:



Shell(希尔)排序(ShellSort)

基本思想: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渐减增量排序。它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是不稳定的一种排序算法。

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法, 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所分成的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到增量值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好被分成一个组,算法便告终止。



平均复杂度为O(nLogn),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希尔排序
int gap = A.length / 2;
while (1 <= gap) {
// 把距离为 gap 的元素编为一个组,扫描所有组
for (int i = gap; i < A.length; i++) {
int j = 0;
int temp = A[i];
// 对距离为 gap 的元素组进行排序
for (j = i - gap; j >= 0 && temp < A[j]; j = j - gap) {
A[j + gap] = A[j];
}
A[j + gap] = temp;
}
gap = gap / 2; // 减小增量
}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二分插入排序(BinInsertSort) 也叫对半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二分法插入排序的思想和直接插入一样,只是找合适的插入位置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按二分法找到合适的位置,可以减少比较的次数。



平均复杂度为:O(n^2),二分插入是一个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inInser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8,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二分插入排序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int temp = A[i];	//待插入的元素
int left = 0;
int right = i - 1;
int mid = 0;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2;
if (temp < A[mid]) {
right = mid - 1;
} else {
left = mid + 1;
}
}
for (int j = i - 1; j >= left; j--) {
A[j + 1] = A[j];	//将大于temp的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
if (left != i) {
A[left]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插入排序小结:

以上三种排序方法的核心都是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对于大部分有序的序列排序时速度快;希尔排序则利用直接插入排序对于大部分有序的序列速度快的特点,先让大部分序列有序,以此来提高排序效率;二分插入排序在直接插入的基本上改变了查找元素插入位置的方法,对于完全无序的序列来说,速度会变快,但是对开大部分有序的序列反而会更慢。

二.交换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Sort)

基本思想:自下而上(或从左到右)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词,交换存在逆序的记录;使关键词较大的记录如气泡一般逐渐往上“飘移”直至“水面”(序列顶端)。

(这是原始的冒泡排序,还有一种加强版的冒泡排序,具体操作是在较大的元素向上“浮”的过程中较小的元素同时向下“沉”,这样能加速排序的过程。)



平均复杂度为:O(n^2),它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8,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冒泡排序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
if (A[j] > A[j + 1]) {
int temp = A[j];
A[j] = A[j + 1];
A[j + 1]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快速排序(QuickSort)也叫分划交换排序

思想:(解释非常好的一篇文章:点击打开链接
不断交换反序对。任取待排序文件中的某个记录(例如取第一个记录)作为基准,按照该记录的关键词大小,将整个文件划分为左右两个子文件。

左侧子文件中所有记录的关键词都小于或等于基准记录的关键词;

右侧子文件中所有记录的关键词都大于或等于基准记录的关键词。



平均复杂度为O(nLogn),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right, int left) {
int i, j, t, temp;
if (left < right)
return;

temp = A[right]; // temp中存的就是基准数
i = right;
j = left;
while (i != j) {
// 顺序很重要,要先从右边开始找
while (A[j] >= temp && i < j)
j--;
// 再找左边的
while (A[i] <= temp && i < j)
i++;
// 交换两个数在数组中的位置
if (i < j) {
t = A[i];
A[i] = A[j];
A[j] = t;
}
}
// 最终将基准数归位
A[right] = A[i];
A[i] = temp;

quickSort(A, right, i - 1);// 继续处理左边的,这里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quickSort(A, i + 1, left);// 继续处理右边的 ,这里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8,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快速排序
quickSort(A, 0, A.length - 1);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交换排序小结:

其本质的思想是不变的:两两比较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发现两个记录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即是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

 冒泡是一种很基础的排序方法,但是其效率低,而快速排序效率比较高,是使用的比较多的排序方法。  

三.选择排序

直接选择排序(SelectSort)

思想:对待排序的文件进行n次选择,其中第 i 次选择第 i 小(大)的记录放在第 i(n-i+1)个位置上。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最后)位置,直接选择排序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前面)。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平均复杂度为O(n^2),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 (int j = i + 1; j < a.length; j++) {
if (a[i] > a[j]) {
swap(a, i, j);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c) {
if (b == c)
return;
a = a[b] ^ a[c];
a[c] = a[b] ^ a[c];
a[b] = a[b] ^ a[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8,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直接选择排序
selectSort(A);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堆排序(HeapSort)

思想:首先要了解堆这种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建堆(堆大致可以理解为一颗完全二叉树),堆分为大根堆(父节点的数据大于等于子节点)和小根堆(父节点的数据小于等于子节点),想要最终得到非降序列,堆排序一般使用大根堆。

具体可以参考文章点击打开链接,写的特别详细。

[b]堆排序算法的粗略描述如下:


l)建立包含K1K2Kn的堆;

2FORinTO
2 STEP –1 DO


R1«Ri
重建包含K1K2Ki–1的堆)



堆排序的平均复杂度为:O(nlogn),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 {
int arrayLength = a.length;
// 循环建堆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 建堆
buildMaxHeap(a, arrayLength - 1 - i);
// 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
swap(a, 0, arrayLength - 1 - i);
//System.out.println("\n"+Arrays.toString(a));
}
}

// 对data数组从0到lastIndex建大顶堆
public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data, int lastIndex) {
// 从lastIndex处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开始
for (int i = (lastIndex - 1) / 2; i >= 0; i--) {
// k保存正在判断的节点
int k = i;
// 如果当前k节点的子节点存在
while (k * 2 + 1 <= lastIndex) {
// k节点的左子节点的索引
int biggerIndex = 2 * k + 1;
// 如果biggerIndex小于lastIndex,即biggerIndex+1代表的k节点的右子节点存在
if (biggerIndex < lastIndex) {
// 若果右子节点的值较大
if (data[biggerIndex] < data[biggerIndex + 1]) {
// biggerIndex总是记录较大子节点的索引
biggerIndex++;
}
}
// 如果k节点的值小于其较大的子节点的值
if (data[k] < data[biggerIndex]) {
// 交换他们
swap(data, k, biggerIndex);
// 将biggerIndex赋予k,开始while循环的下一次循环,重新保证k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右子节点的值
k = biggerIndex;
} else {
break;
}
}
}
}

// 交换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data, int i, int j) {
int tmp = data[i];
data[i] = data[j];
data[j] = tm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 8, 5, 6,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堆排序
heapSort(A);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选择排序小结:

直接选择排序中,为了从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必须进行n-1次比较,然后在R[2..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又需要做n-2次比较。事实上,后面的n-2次比较中,有许多比较可能在前面的n-1次比较中已经做过,但由于前一趟排序时未保留这些比较结果,所以后一趟排序时又重复执行了这些比较操作。

  堆排序可通过树形结构保存部分比较结果,可减少比较次数。复杂度低,实用性更强。

四.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又称为合并排序)

思想:归并排序采用的是分治法原理。分治法是指将一个输入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然后采用递归方法求解这些子问题,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归并排序的具体过程是将原来的数组二分(最好是二分,其他的分法不一定比二分效果好)为两个数组A和B,将数组A和B再分别进行二分,递归下去...直到最后分得的小组只有一个元素时说明该小组已经有序,然后将每个有序的小组组合到一起最终形成原问题的 解。



其复杂度为:O(nlogn),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 对左边进行递归
mergeSort(a, left, middle);
// 对右边进行递归
mergeSort(a, middle + 1, right);
// 合并
merge(a, left, middle, right);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 int left, int middle, int right) {
int[] tmpArr = new int[a.length];
int mid = middle + 1; // 右边的起始位置
int tmp = left;
int third = left;
while (left <= middle && mid <= right) {
// 从两个数组中选取较小的数放入中间数组
if (a[left] <= a[mid]) {
tmpArr[third++] = a[left++];
} else {
tmpArr[third++] = a[mid++];
}
}
// 将剩余的部分放入中间数组
while (left <= middle) {
tmpArr[third++] = a[left++];
}
while (mid <= right) {
tmpArr[third++] = a[mid++];
}
// 将中间数组复制回原数组
while (tmp <= right) {
a[tmp] = tmpArr[tmp++];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 2, 7, 10, 1, 8, 5, 6, 9, 4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堆排序
mergeSort(A, 0, A.length - 1);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之后的数组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
}


小结:

归并排序效率是比较高的,设数列长为N,将数列分开成小数列一共要logN步,每步都是一个合并有序数列的过程,时间复杂度可以记为O(N),故一共为O(N*logN)。因为归并排序每次都是在相邻的数据中进行操作,所以归并排序在O(N*logN)的几种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也是效率比较高的。

总结:

s


概括下各种排序算法重要性和大概思想:

一.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主要思路是:
通过交换使相邻的两个数变成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这样每次遍历后,最大的数就“沉”到最后面了。重复N次即可以使数组有序。
冒泡排序改进1:在某次遍历中如果没有数据交换,说明整个数组已经有序。因此通过设置标志位来记录此次遍历有无数据交换就可以判断是否要继续循环。
冒泡排序改进2:记录某次遍历时最后发生数据交换的位置,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显然已经有序了。因此通过记录最后发生数据交换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下次循环的范围了。

二.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主要思路是: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序列之中,直到全部数据插入完成。

三.直接选择排序

直接选择排序主要思路是:
数组分成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时整个数组都是无序区,然后每次从无序区选一个最小的元素直接放到有序区的最后,直到整个数组变有序区。

四.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主要思路是:
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由于希尔排序是对相隔若干距离的数据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因此可以形象的称希尔排序为“跳着插

五.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主要思路是:
当一个数组左边有序,右边也有序,那合并这两个有序数组就完成了排序。如何让左右两边有序了?用递归!这样递归下去,合并上来就是归并排序。

六.快速排序

快速选择排序主要思路是:

“挖坑填数+分治法”,首先令i =L; j = R; 将a[i]挖出形成第一个坑,称a[i]为基准数。然后j--由后向前找比基准数小的数,找到后挖出此数填入前一个坑a[i]中,再i++由前向后找比基准数大的数,找到后也挖出此数填到前一个坑a[j]中。重复进行这种“挖坑填数”直到i==j。再将基准数填入a[i]中,这样i之前的数都比基准数小,i之后的数都比基准数大。因此将数组分成二部分再分别重复上述步骤就完成了排序。

七.堆排序

堆的插入就是——每次插入都是将新数据放在数组最后,而从这个新数据的父结点到根结点必定是一个有序的数列,因此只要将这个新数据插入到这个有序数列中即可。

堆的删除就是——堆的删除就是将最后一个数据的值赋给根结点,然后再从根结点开始进行一次从上向下的调整。调整时先在左右儿子结点中找最小的,如果父结点比这个最小的子结点还小说明不需要调整了,反之将父结点和它交换后再考虑后面的结点。相当于从根结点开始将一个数据在有序数列中进行“下沉”。

因此,堆的插入和删除非常类似直接插入排序,只不是在二叉树上进行插入过程。所以可以将堆排序形容为“树上插”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