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网络知识

2016-04-07 10:46 288 查看

OSI七层与TCP/IP五层网络架构详解

发布时间:2013-10-25 15:14:00 来源:论坛 作者:cd520yy   关键字:OSI tcp/ip  

  OSI和TCP/IP是很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知识,理解得透彻对运维工程师来说非常有帮助。今天偶又复习了一下:

  (1)OSI七层模型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ARP,RAR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ISO2110,IEEE802,IEEE802.2

  (2)TCP/IP五层模型的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双绞线也工作在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桥(现已很少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网卡(其实网卡是一半工作在物理层、一半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传输层:四层交换机、也有工作在四层的路由器

  二、TCP/UDP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 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 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 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

  三、OSI的基本概念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

  1、同一层中的各网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2、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可以是逻辑接口)进行通信

  3、七层结构中的每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 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 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

  在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这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 四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 (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为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 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是会话层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而是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是表示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第七层应用层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除了层的数量之外,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与TCP/IP协议有什么区别?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是一个参考标准,解释协议相互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作用。TCP/IP协议是美国国防部发明的,是让互联网成为了目前这个样子的标准之一。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中没有清楚地描绘TCP/IP协议,但是在解释TCP/IP协议时很容易想到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TCP/IP协议中的应用层处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中的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的功能。

  TCP/IP协议中的传输层并不能总是保证在传输层可靠地传输数据包,而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可以做到。TCP/IP协议还提供一项名为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的选择。UDP不能保证可靠的数据包传输。

  TCP/UDP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

  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

IP 和子网掩码

我们都知道, IP 是由四段数字组成,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3 类常用的 IP

A 类 IP 段 0.0.0.0 到 127.255.255.255 (0 段和 127 段不使用 )

B 类 IP 段 128.0.0.0 到 191.255.255.255

C 类 IP 段 192.0.0.0 到 223.255.255.255

XP 默认分配的子网掩码每段只有 255 或 0

A 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 1677 万多台电脑

B 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0.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 6 万台电脑

C 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 254 台电脑

我们必须有一个子网掩码,因为:

1 )当配置 IP 时,所有计算机都必须填写子网掩码

2 )我们必须在我们的网络中设置一些逻辑边界

3 )我们必须至少输入所使用 IP 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我以前认为,要想把一些电脑搞在同一网段,只要 IP 的前三段一样就可以了,今天,我才知道我错了。如果照我这样说的话,一个子网就只能容纳 254 台电脑?真是有点笑话。我们来说详细看看吧。

要想在同一网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那要怎么看网络标识呢?首先要做的是把每段的 IP 转换为二进制。(有人说,我不会转换耶,没关系,我们用 Windows 自带计算器就行。打开计算器,点查看 > 程序员,输入十进制的数字,再点一下“二进制”这个单选点,就可以切换至二进制了。)

把子网掩码切换至二进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子网掩码是由一串连续的 1 和一串连续的 0 组成的(一共 4 段,每段 8 位,一共 32 位数)。

255.0.0.0 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55.255.0.0 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这是 A/B/C 三类默认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形式,其实,还有好多种子网掩码,只要是一串连续的 1 (不少于 8 个)和一串连续的 0 就可以了(每段都是 8 位)。如 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这也是一段合法的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决定的是一个子网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公式是 2 的 m 次方,其中,我们可以把 m 看到是后面的多少个 0 。如 255.255.255.0 转换成二进制,那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后面有 8 个 0 ,那 m 就是 8 , 255.255.255.0 这个子网掩码可以容纳 2 的 8 次方(台)电脑,也就是 256 台,但是有两个 IP 是不能用的,那就是最后一段不能为 0 和 255 ,减去这两台,就是 254 台。

划分方法

 

子网的划分,实际上就是设计子网掩码的过程。子网掩码主要是用来区分 IP 地址中的网络 ID 和主机 ID ,它用来屏蔽 IP 地址的一部分,从 IP 地址中分离出网络 ID 和主机 ID. 子网掩码是由 4 个十进制数组成的数值 " 中间用 "." 分隔,如 255.255.255.0 。若将它写成二进制的形式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其中为 "1" 的位分离出网络 ID, 为 "0" 的位分离出主机 ID ,也就是通过将 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 与 " 逻辑操作,得出网络号。

例如,假设 IP 地址为 192.160.4.1 ,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则网络 ID 为 192.160.4.0, 主机 ID 为 0.0.0.1 。计算机网络 ID 的不同,则说明他们不在同一个物理子网内,需通过路由器转发才能进行数据交换。

每类地址具有默认的子网掩码 : 对于 A 类为 255.0.0.0 ,对于 B 类为 255.255.0.0 ,对于 C 类为 255.255.255.0 。除了使用上述的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使用子网掩码中 "1" 的位数来表示的,在默认情况下, A 类地址为 8 位, B 类地址为 16 位, C 类地址为 24 位。例如, A 类的某个地址为 12.10.10.3/8 ,这里的最后一个 "8" 说明该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8 位,而 199.42.26.0/28 表示网络 199.42.26.0 的子网掩码位数有 28 位。

如果希望在一个网络中建立子网,就要在这个默认的子网掩码中加入一些位,它减少了用于主机地址的位数。加入到掩码中的位数决定了可以配置的子网。因而,在一个划分了子网的网络中,每个地址包含一个网络地址、一个子网位数和一个主机地址

示例

 

255.255.248.0 这个子网掩码可以最多容纳多少台电脑?

计算方法

 

把将其转换为二进制的四段数字(每段要是 8 位,如果是 0 ,可以写成 8 个 0 ,也就是 00000000 )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然后,数数后面有几颗 0 ,一共是有 11 颗,那就是 2 的 11 次方,等于 2048 ( 注意:主机号中全 0 是保留地址,全 1 是广播地址,所以它们不算可用主号地址。网络号也是一样的。子网号是可以用全 0 和全 1 的 ) ,所以这个子网掩码最多可以容纳 2048-2=2046 台电脑。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台电脑你会算了吧,下面我们来个逆向算法的题。

一个公司有 530 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设多少最合适?

首先,无疑, 530 台电脑用 B 类 IP 最合适( A 类不用说了,太多, C 类又不够,肯定是 B 类),但是 B 类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 ,可以容纳 6 万台电脑,显然不太合适,那子网掩码设多少合适呢?我们先来列个公式。

公式

 

2 的 m 次方 >=560

首先,我们确定 2 的 m 次方一定是大于 2 的 8 次方的,因为我们知道 2 的 8 次方是 256 ,也就是 C 类 IP 的最大容纳电脑的数目,我们从 9 次方一个一个试, 2 的 9 次方是 512 ,不到 560 , 2 的 10 次方是 1024 ,看来 2 的 10 次方最合适了。子网掩码一共由 32 位组成,已确定后面 10 位是 0 了,那前面的 22 位就是 1 ,最合适的子网掩码就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转换成10 进制,那就是 255.255.252.0 。

分配和计算子网掩码你会了吧,下面,我们来看看 IP 地址的网段。

相信好多人都和我一样,认为 IP 只要前三段相同,就是在同一网段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同样,我也把 IP 的每一段转换为一个二进制数,这里就拿 IP : 192.168.0.1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做实验吧。

192.168.0.1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这里说明一下,和子网掩码一样,每段 8 位,不足 8 位的,前面加 0 补齐。)

IP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同一网段

 

在这里,向大家说一下到底怎么样才算同一网段。

要想在同一网段,必需做到网络标识相同,那网络标识怎么算呢?各类 IP 的网络标识算法都是不一样的。 A 类的,只算第一段。 B 类,只算第一、二段。 C 类,算第一、二、三段。

算法只要把 IP 和子网掩码的每位数 AND 就可以了。

AND 方法: 0 和 1=0 0 和 0=0 1 和 1=1

如: And 192.168.0.1 , 255.255.255.0 ,先转换为二进制,然后 AND 每一位

IP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得出 AND 结果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转换为十进制 192.168.0.0 ,这就是网络标识,

再将子网掩码反取,也就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 ,与 IP AND

得出结果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转换为 10 进制,即 0.0.0.1 ,

这 0.0.0.1 就是主机标识。要想在同一网段,必需做到网络标识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改为默认子网掩码的 B 类 IP

如 IP : 188.188.0.111 , 188.188.5.222 ,子网掩码都设为 255.255.254.0 ,在同一网段吗?

先将这些转换成二进制

188.188.0.111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1101111

188.188.5.222 10111100.10111100.00000101.11011110

255.255.254.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分别 AND ,得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0000000

10111100.10111100.00000100.00000000

网络标识不一样(看 255.255.254.0 转换成二进制后 1 的数位,所以可以看到不一样),即不在同一网段。

判断是不是在同一网段,你会了吧,下面,我们来点实际的。

一个公司有 530 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和 IP 设多少最合适?

子网掩码不说了,前面算出结果来了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也就是 255.255.252.0

B 类地址

 

选一个 B 类 IP 段,这里就选 188.188.x.x 吧

这样, IP 的前两段确定的,关键是要确定第三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我们先来确定网络号。(我们把子网掩码中的 1 和 IP中的 ? 对就起来, 0 和 * 对应起来,如下:)

255.255.252.0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188.188.x.x 10111100.10111100.??????**.********

网络标识 10111100.10111100.??????00.00000000

由此可知, ? 处随便填(只能用 0 和 1 填,不一定全是 0 和 1 ),我们就用全填 0 吧, * 处随便,这样呢,我们的 IP 就是

10111100.10111100.000000**.******** ,一共有 530 台电脑, IP 的最后一段 1 ~ 254 可以分给 254 台计算机, 530/254=2.086 ,采用进 1 法,得整数 3 ,这样,我们确定了 IP 的第三段要分成三个不同的数字,也就是说,把 000000** 中的 ** 填三次数字,只能填 1 和 0,而且每次的数字都不一样,至于填什么,就随我们便了,如 00000001 , 00000010 , 00000011 ,转换成十进制,分别是 1 , 2 ,3 ,这样,第三段也确定了,这样,就可以把 IP 分成 188.188.1.y , 188.188.2.y , 188.188.3.y , y 处随便填,只要在 1 ~ 254 范围之内,并且这 530 台电脑每台和每台的 IP 不一样,就可以了。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算法这么麻烦,干脆用 A 类 IP 和 A 类默认子网掩码得了,偶要告诉你的是,由于 A 类 IP 和 A 类默认子网掩码的主机数目过大,这样做无疑是大海捞针,如果同时局域网访问量过频繁、过大,会影响效率的,所以,最好设置符合自己的 IP 和子网掩码^_^

举个实例:比如公司分配到的网段是 192.168.1.0/24 ,首先我要分一个 8 个主机的网段出来,那么这个网段的首地址是什么 ? 之后,我又要划分一个 16 个主机的地址出来,那么 16 个主机的首地址是什么?

划分实例

 

C 类地址例子 : 网络地址 192.168.1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26)

1. 子网数 =2*2=4

2. 主机数 =2 的 6 次方 -2=62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192=64;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92.168.10.64, 第二个为 192.168.10.128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 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92.168.10.127 和 192.168.10.191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92.168.10.0 ,第二个为 192.168.10.64 ,第三个为 192.168.10.128 ,第四个为192.168.10.192

B 类地址例子 1: 网络地址 :172.16.0.0; 子网掩码 255.255.192.0(/18)

1. 子网数 =2*2=4

2. 主机数 =2 的 14 次方 -2=16382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192=64;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72.16.64.0, 最后 1 个为 172.16.128.0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 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72.16.127.255 和 172.16.191.255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172.16.64.1 到 172.16.127.254; 第二个是 172.16.128.1 到 172.16.191.254

B 类地址例子 2: 网络地址 :172.16.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224(/27)

1. 子网数 =2 的 11 次方 -2=2046( 因为 B 类地址默认掩码是 255.255.0.0, 所以网络位为 8+3=11)

2. 主机数 =2 的 5 次方 -2=30

3. 有效子网 ?:block size=256-224=32;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 172.16.0.32, 最后 1 个为 172.16.255.192

4. 广播地址 : 下个子网 -1. 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 1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72.16.0.63 和 172.16.255.223

5. 有效主机范围是 : 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 172.16.0.33 到 172.16.0.62; 最后 1 个是 172.16.255.193 到 172.16.255.223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VLSM)

变长子网掩码 (VLSM) 的作用 : 节约 IP 地址空间 ; 减少路由表大小 . 使用 VLSM 时 , 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 , 这些路由协议包括 RIPv2,OSPF,EIGRP 和 BGP.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