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linux网络编程--keepalive

2016-04-05 19:47 441 查看
我们说到keepalive的时候,需要先明确一点,这个keepalive说的是tcp的还是http的。

一、tcp keepalive

tcp的keepalive是侧重在保持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一方会不定期发送心跳包给另一方,当一方断掉的时候,没有断掉的定时发送几次心跳包,如果间隔发送几次,对方都返回的是RST,而不是ACK,那么就释放当前链接。设想一下,如果tcp层没有keepalive的机制,一旦一方断开连接却没有发送FIN给另外一方的话,那么另外一方会一直以为这个连接还是存活的,几天,几月。那么这对服务器资源的影响是很大的。

tcp的keepalive就是为了检测链接的可用性。主要调节的参数有三个:

tcp_keepalive_time // 距离上次传送数据多少时间未收到判断为开始检测

tcp_keepalive_intvl // 检测开始每多少时间发送心跳包

tcp_keepalive_probes // 发送几次心跳包对方未响应则close连接



解释:

当tcp发现有tcp_keepalive_time(7200)秒未收到对端数据后,开始以间隔tcp_keepalive_intvl(75)秒的频率发送的空心跳包,如果连续tcp_keepalive_probes(9)次以上未响应代码对端已经down了,close连接。

流程: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完三次握手之后,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处在ESTABLISH状态,这个时候进行正常的PSH和ACK交互,但是一旦一方服务中断了,另一方在距离上次PSH时间tcp_keepalive_time发现对方未发送数据,则开始心跳检测。心跳检测实际就是发送一个PSH的空心跳包,这里说的空心跳包就是包的数据为空,但是TCP包的头部的数据和标识和正常包一样。如果这个包获取到的是RST返回的话,下面就会继续每隔tcp_keepalive_intval的时长发送一个空心跳包,如果tcp_keepalive_probes次心跳包对方都是返回RST而不是ACK,则心跳发起方就判断这个连接已经失效,主动CLOST这个连接。

这三个参数可以每个TCP连接都不同,使用tcp设置变量的函数可以设置当前tcp连接的这三个对应的值。

int setsockopt(in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void *optval, socklen_t optlen)


我们要修改上面三个值,既可以修改内核参数,也可以修改代码控制

代码如下:

opt = 1;
setsockopt(listenfd, SOL_SOCKET, SO_KEEPALIVE, (void*)&opt, sizeof(opt));

opt = 1000;
setsockopt(listenfd, SOL_TCP, TCP_KEEPIDLE, (void *)&opt, sizeof(opt));  //tcp_keepalive_time
opt = 10;
setsockopt(listenfd, SOL_TCP,TCP_KEEPINTVL, (void *)&opt, sizeof(opt));  //tcp_keepalive_intvl
opt = 10;
setsockopt(listenfd,SOL_TCP, TCP_KEEPCNT, (void *)&opt, sizeof(opt));  //tcp_keepalive_probes


tcp层的keepalive会在两个场景下比较有用:

检测连接的一方是否断了

这里说的连接的一方是否断了包含几种情况:

连接一方服务中止

网络不好导致的服务长时间无响应

连接一方服务重启中

结合这三种方式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 tcp_keepalive_time, tcp_keepalive_intval, tcp_keepalive_probes三种的设置了。如果是对方服务器进行重启的时候,我们不能根据一次的tcp返回重置信号就判定这个连接失效。相反的,重启之后,这个心跳包一旦正常,这个连接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如何判断TCP连接是否断开

当tcp检测到对端socket不再可用时(不能发出探测包,或探测包没有收到ACK的响应包),select会返回socket可读,并且在recv时返回-1,同时置上errno为ETIMEDOUT。

2、http keep-alive

普通的http连接是客户端连接上服务端,然后结束请求后,由客户端或者服务端进行http连接的关闭。下次再发送请求的时候,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连接,传送数据,关闭连接。这么个流程反复。但是一旦客户端发送connection:keep-alive头给服务端,且服务端也接受这个keep-alive的话,两边对上暗号,这个连接就可以复用了,一个http处理完之后,另外一个http数据直接从这个连接走了。

http层的keep-alive, 它主要是用于客户端告诉服务端,这个连接我还会继续使用,在使用完之后不要关闭。

再说keep-alive之前,先说说HTTP的短连接/长连接。

短连接

所谓短连接,就是每次请求一个资源就建立连接,请求完成后连接立马关闭。每次请求都经过“创建tcp连接->请求资源->响应资源->释放连接”这样的过程

长连接

所谓长连接,就是只建立一次连接,多次资源请求都复用该连接,完成后关闭。要请求一个页面上的十张图,只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然后依次请求十张图,等待资源响应,释放连接。

keep-alive

具体client和server要从短连接到长连接最简单演变需要做如下改进:

client发出的HTTP请求头需要增加Connection:keep-alive字段

Web-Server端要能识别Connection:keep-alive字段,并且在http的response里指定Connection:keep-alive字段,告诉client,我能提供keep-alive服务,并且"应允"client我暂时不会关闭socket连接

在HTTP/1.0里,为了实现client到web-server能支持长连接,必须在HTTP请求头里显示指定Connection:keep-alive

在HTTP/1.1里,就默认是开启了keep-alive,要关闭keep-alive需要在HTTP请求头里显示指定Connection:close

现在大多数浏览器都默认是使用HTTP/1.1,所以keep-alive都是默认打开的。一旦client和server达成协议,那么长连接就建立好了。

性能

这个设置首先会在性能上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性能上有一定的提升。很好理解的是少了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第二次传递数据就可以通过前一个连接直接进行数据交互了。当然会提升服务性能了。

服务器TIME_WAIT的时间

由于HTTP服务的发起方一般都是浏览器,即客户端。但是先执行完逻辑,传输完数据的一定是服务端。那么一旦没有keep-alive机制,服务端在传送完数据之后会率先发起连接断开的操作。由于TCP的四次挥手机制,先发起连接断开的一方会在连接断开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的状态达到2MSL之久。设想,如果没有开启HTTP的keep-alive,那么这个TIME_WAIT就会留在服务端,由于服务端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当然倾向于服务端不会同一时间hold住过多的连接,这种TIME_WAIT的状态应该尽量在客户端保持。那么这个http的keep-alive机制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所以基本上基于这两个原因,现在的浏览器发起web请求的时候,都会带上connection:keep-alive的头了。

3、总结

TCP的keepalive机制和HTTP的keep-alive机制是说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tcp的keepalive是在ESTABLISH状态的时候,双方如何检测连接的可用行。而http的keep-alive说的是如何避免进行重复的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环节。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