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libiconv编程API

2016-04-03 15:39 183 查看
在Linux上进行编码转换时,既可以利用iconv函数族编程实现,也可以利用iconv命令来实现(针对文件进行转换) 

一、利用iconv函数族进行编码转换 

iconv函数族的头文件是iconv.h

使用前需包含之:#include <iconv.h>

iconv函数族有三个函数,原型如下:

(1) iconv_open()

函数原型:

iconv_t iconv_open(const char *tocode, const char *fromcode); 

函数功能:

该函数分配一个编码转换句柄

参数:

1> tocode是目标编码

2> fromcode是原编码

(具体可以使用的编码方案可以百度查找)

支持的内码包括:Unicode相关编码,如UTF-8、UTF-16等等;各国采用的ANSI编码,其中包括GB2312、BIG5等中文编码方式。

返回值:

调用成功,则该函数返回一个转换句柄,供以下两个函数使用;

调用失败,返回-1,并且设置errno

可能的错误类型:

EINVAL The  conversion  from fromcode to tocode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2) iconv()

函数功能:进行实际的编码转换

函数原型:

size_t iconv(iconv_t cd,

                    char **inbuf, size_t *inbytesleft,

                    char **outbuf, size_t *outbytesleft);

参数介绍:

1> cd是方法iconv_open()调用返回的转码句柄;

2> inbuf指向需要转码的缓冲区;

3> inbytesleft是inbuf所保存的需要转码的字节数;

4> outbuf存放转码结果;

5> outbytesleft存放outbuf空间的大小。

(不足之处:由于没有办法获取转换之后需要的内存大小,所以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返回值:

调用成功,返回转换的字节数(不可逆转调用的字节数,可逆转调用的字节数不包括在内)

调用失败,返回-1,并设置相应的errno。

注意:

 iconv()是逐步扫描inbuf,每转换一个字符,就增加inbuf,减少inbytesleft,并将结果存入outbuf,结果字节数存入outbytesleft

常见的三种情况:

情况一: inbuf不为空,而且*inbuf也不为空

此时,进行正常的编码转换

遇到下列情况将停止扫描并返回:

(1)inbuf中碰到非法的多字节序

这种状况下,会设置errno为EILSEQ,并返回-1;

(2)inbuf字节被完全转换

这种状况下,返回转换的字节数

(3)inbuf中碰到不完整的多字节序

这种状况下,设置errno为EINVAL,并返回-1;

(4)outbuf中没有足够的空间以进行下一次的字符转换

这种状况下,设置errno为E2BIG,并返回-1;

情况二:inbuf == NULL,或者*inbuf == NULL;但outbuf != NULL,且*outbuf != NULL

iconv会设置转换状态为初始状态,并保存转换序列到*outbuf。如果outbuf空间不足,errno会设置为E2BIG,返回(size_t) (-1);

情况三:INBUF == NULL,或者*inbuf == NULL; 并且outbuf == NULL,*out == NULL

iconv设置转换状态为初始状态

(3) iconv_close()

函数原型:

int iconv_close(iconv_t cd); 

函数功能:

此函数用于关闭转换句柄,释放资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