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书笔记

2016-03-18 22:25 232 查看


第一章 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

1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

书摘:

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个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评论:

2 互联网里的黑天鹅

3 火鸡的悲剧

4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层纸

书摘:

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它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即使智能电视都很难对抗人类贪图便宜、方便的本性,因为人们坐在床边看手机,坐在马桶上看平板电脑,都比看电视更方便。将来出了一档很好的节目,它会直接跟优酷或者爱奇艺合作,观众很快会有上亿,节目的制作人可以直接分享广告收入。一旦这种趋势形成,电视台的意义何在呢?

评论:

*

5 消费者变了,营销要玩新手法

书摘:

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评论:

互联网商机就在传统中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地方。而智能硬件上有着大量的两个不!

6 核心是产品体验

书摘:

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的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那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有些什么问题我做得不好,但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代表着其中有创新的机会。

一旦开始着手改善用户体验,那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

评论:

7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

书摘:

一说商业模式就想到怎么去挣钱。这样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没有用户,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他们不知道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商业模式还包括寻找需求最强烈的用户群,用聪明的推广方法接触这些用户,在接触过程中不断把产品打磨好,等你有了巨大的用户基础,是一定能赚到钱的。但是,如果你急于赚钱,对不起,运气好的话你可能赚点小钱,运气不好就直接完蛋。

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

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

评论:

*


第二章 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

1 是用户,而不是客户

书摘:

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人,但他们未必向你付费。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你恨不得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每天都让用户感知到你的存在,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

但运营商没有发现,用户不再用你的短信了,不再用你的彩信了,不再用你的语音了,他们使用的都是微信的服务,他们从运营商的用户,转变成了微信的用户。用户才不关心路是谁修的。你作为修路的固然还会存在,但你没有了用户,或者用户无法感知到你的存在,那你的商业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

每个月到营业厅的人才有多少?除了办新电话卡的时候人们去营业厅,平时谁还会去?这意味着运营商根本不可能再接触到用户,根本不可能理解用户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再推出新的业务,而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商。

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够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

评论:

*

2 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

书摘:

互联网上赢利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即以互联网为平台,做特别传统的生意,只是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就是当你的服务不能赚钱的时候,如果有足够多的眼球,有足够多的用户,你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就像免费看电视,但电视里有广告一样。

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带不动增值模式。你可以向用户收取提供附加服务的增值服务费。举个例子,在一个网游里面,有1W个“屌丝”都是免费玩,突然来了个高富帅,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要当大哥,花很多钱买匹马,买把剑,还要给小弟发工资。挣这些人的钱就少增值服务。

所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巨大的用户基础。他们获得巨大用户基础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服务。

评论:

个人倾向于第三种,但周的举例太屌丝了。同时服务业尤其是高端、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业,比如个人医疗、心灵沟通、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服务,才是王道。

3 360为什么要“用户至上”?

4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

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

1 颠覆式创新是人性的表达

书摘:

创新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发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今天越来越难了。大家不要动辄就把创新跟发明画等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迪生,但即便你不是爱迪生,你一样可以创新。

还有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

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评论:

中国人太擅长商业模式创新了,缺的反而正式发明式的创新。不过作为地球第一聪明人种(这话是美国一个研究人种的科学家说的),先抄后超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 颠覆式创新是屌丝的逆袭

3 360是如何颠覆传统杀毒市场的?

4 颠覆和破坏不是贬义词

5 颠覆式创新为什么总是发源于小企业

6 颠覆不是敲锣打鼓来的

7 颠覆式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8 乔布斯是如何苹果进行颠覆的?

9 乔布斯的拿来主义

书摘:

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软硬件的条件具备了,用户体验时代来临了,于是乔布斯趁势而起,一发而不可收。

评论:

谨以此句鼓励自己坚定的转向互联网行业吧。。。

10 《创新者的窘境》、《柔道战略》和《定位》

书摘:

创业者要有一种坐冷板凳的精神,因为你做的不是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媒体可能不想报道,排行榜也不给热评,你不要觉得没有意思。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点评,但10年前张涛做大众点评的时候,有人看到它的商业模式吗?肯定很多人都是不屑一顾的。

进攻敌人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敌人最珍贵的资产,想办法去攻击他的核心价值点,一定要让战火在别人的家园里燃烧,打败了也无所谓,因为打败了我大不了就撤出来。

《定位》更多的是拿大众消费品,像啤酒、薯片、洗发水来作为案例。那么在中国成功的案例就是王老吉,王老吉定位在“不上火”上,从而避开了跟可乐、红牛这些不同功能饮料的竞争。这本书讲了这种小企业如何建立品牌认知,我自己是定位理论的忠实信徒,这也是我学以致用的一套创业规范。

评论:

板凳要坐十年冷——任正非,好吧我不是这个命。。。

第二条讲的是3Q大战,把战火引导QQ内部的故事,以小博大,反正怎么都是周赢了。

11 《创新者的窘境》之引言

第四章 免费时代

1 免费开启我的互联网之旅

书摘:

互联网上的软件必须免费,彻底免费,然后再从企业级市场上去赚钱。

您在第 106 页(位置 #981-982)的标注

免费,英文词就是free。我觉得free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免费。我不挣老百姓的钱,但免费可以为我带来最大的市场份额,可以为我带来忠诚的用户群,带来品牌的知名度与价值。第二层含义是自在、便利。无论做软件还是做服务,都应该让人感到网络生活的自在、便利。第三层含义是自由。在互联网上,你要放开了去想去创新,想到了就去做,而不模仿他人。

您在第 107 页(位置 #987-991)的标注

评论:

看到第一句话总想呵呵哒,微小企业找到资本前怎么吃饭那。。。

2 真免费和假免费

3 为什么互联网可以真免费?

书摘:

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它的价格自然也可以趋近于零。

您在第 110 页(位置 #1013-1014)的标注

评论:

4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

书摘: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

您在第 113 页(位置 #1038-1038)的标注

广告模式,有的人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在新浪上免费看新闻,新浪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你在谷歌上免费搜索信息,谷歌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这就是说,享受免费服务的用户不用掏钱,另外有人为免费服务埋单。现在视频网站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你可以免费在网上看电影、看电视、看纪录片,但你必须得看广告。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换成很学术的说法,就是第三方补贴。

您在第 113 页(位置 #1038-1042)的标注

互联网的另一种商业模式是增值服务,也就是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但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增值服务模式,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海量的用户群。所谓海量,是至少要达到上亿的用户规模。

评论:

5 免费不仅是商业模式

书摘:

免费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很多人总把它与赢利模式画上等号。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公司做什么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用什么市场营销手法,赢利模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要因为只是赢利模式暂时不清晰,就否定它的整个商业模式。

评论:

6 企鹅的秘密

7 360为什么要免费?

8 都是免费惹得祸

书摘:

毛泽东跟大家说了十六个字: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来说,地就是业务,是收入,人就是用户。用户是互联网所有业务收入的基础。你可以暂时放弃收入,只要用户还在,就可以把收入再挣回来。但如果为了收入和业务,你损害了用户的价值,用户跑掉了,你有再多的收入都会崩溃。

评论:

9 硬件也免费

书摘:

“硬件免费”,并不是零价格,分文不收,亏本赚眼球,而是零利润。换句话说,是按成本价进行销售。

您在第 128 页(位置 #1165-1166)的标注

评论:

10 什么是互联网化?

书摘: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以下“四化”

第一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连线》杂志主编凯文 · 凯利早就预言说,未来的硬件一定是免费的。当然,达到硬件免费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更是如此。但硬件价格降低,向零利润方向发展,至少在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趋势。虽然移动终端的利润趋近于零,但通过内置的各种增值服务,同样可以建立起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第二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过去的手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内置的游戏也非常简单。但现在,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小电脑,用户频繁地下载软件,而且软件也像在个人电脑上一样很快地进行更新。

第三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传统的手机推广方式通过卖点策划和大量的广告投放,达到吸引用户、接触用户的目的。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推广要基于好的产品体验,依靠口碑进行推广传播。作为新媒体,互联网的SNS特点打乱了传统广告对人群的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推广方式。

第四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既是媒体传播平台,也是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是扁平化的销售模式,压缩了中间渠道的沉淀成本。

评论:

这个总结的很到位!

11 免费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12 互联网的转型与跨界

书摘:

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免费之后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打比方说,你卖手机都不赚钱了,那你一定要在手机里留下赚钱的东西。比如,如果你想通过手机里的游戏赚钱,那你要把自己定位成游戏运营商,而不再是一个手机销售商。再以360为例,如果360只做杀毒软件,那把免费杀毒做得再好,商业模式都是不完整的,所以360就在浏览器基础上做搜索、做游戏,进入到搜索领域和游戏领域,360就必须要懂搜索,懂游戏运营。

您在第 136 页(位置 #1231-1235)的标注

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最大颠覆,就是在未来5年,它会改变硬件的整个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前文说过,硬件走向零利润甚至免费的趋势,早被凯文 · 凯利预言了。他在《技术想要免费》的文章里说:“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包括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4] 《免费》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出版。——编者注

您在第 144 页(位置 #1277-1282)的标注

评论:

13 为什么我不看好智能手表?

14 特写:360是如何赚钱的?

15 特写:免费VS收费的三次战争

第五章 体验为王

1 一个百亿美元的教训

2 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

书摘: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作《商业秀》[5],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一瓶水,你喝了没有体验,虽然能解渴,但没有超出预期。花70元看一场电影,在拉斯韦加斯看一场秀,你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买到,买到的是一个标准体验。所有的电影、所有的秀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

您在第 150 页(位置 #1333-1337)的标注

评论:

3 亚马逊的“飞轮”

4 苹果的像素

5 体验需要追求极致

6 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

7 细节,还是细节

8 一定要聚焦

9 大道至简

10 商业秀节选

第六章 互联网方法论

在微创新的时候,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老想着做平台。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

1 什么是微创新?

书摘:

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

您在第 178 页(位置 #1557-1558)的标注

评论:

2 小处着眼

3 小步快跑

4 不要平台化思维

5 口碑是衡量创新的标准

6 创新需要土壤

书摘: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从众。我们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有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特别少数派,我们都不会太看好。如果你干的是人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你就会被认为是靠谱,有前途。但可惜,大家都觉得有前途的事情,往往没有前途。

您在第 193 页(位置 #1683-1685)的标注

我希望中国内地互联网不要像今天的香港一样。香港年轻人没有什么前途,永远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家伙们给年轻人讲怎么做生意,年轻人永远没有什么机会。今天中国内地的互联网基本上还是70后的人唱主角,10年前是我们这些人,那时我们30多岁,现在我们40岁了,一开会还是这批人。再过10年,中国互联网如果还是没有真正的创新、没有颠覆,没准儿还是一帮50岁的老家伙继续跟大家谈经论道。这对这些老家伙们来说是幸福的,但是对中国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那真的是悲剧。

您在第 194 页(位置 #1696-1701)的标注

评论:

哈哈,这个把香港黑的好~~

7 容忍失败

8 硅谷创业者的启示

9 think Different

10 战略必须要落地到产品

11 互联网产品秘籍

12 好的产品:让用户离不开

13 好的体验需要处处留心

14 做产品需要“现场力”

15 强需求与弱需求

16 像小白一样思考

17 做产品要有一颗粗糙的心

书摘:

比尔 · 盖茨曾经说过,初出茅庐的时候你要自尊干什么?那自尊是假的,当你做出真正的好产品的时候,当你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会尊重你。放下身段,倾听用户的需求,甚至倾听用户的羞辱,当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您在第 224 页(位置 #1953-1955)的标注

评论:

玻璃心,还是不要去做产品经理了’~’

18 360如何做产品

19 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营盘”?

书摘:

对于这些愿意跟着企业打拼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跟他们说好,而是要签协议,让这些燃烧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来的收益。否则,财聚人散,也没什么未来了。

您在第 235 页(位置 #2052-2053)的标注

评论:

老周这个最靠谱了~~

20 “扁平化”与“小而美”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