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数据结构算法

数据结构(15)栈的定义和抽象定义

2016-03-17 23:13 232 查看
导言


定义

栈的抽象定义

导言

从数据结构角度上看,也是线性表,特殊在于,其基本操作是线性表的子集,可称为限定性的数据结构

从数据类型角度看,是与线性表大不相同的抽象数据类型

定义

栈(stack)又名堆栈,它是一种限定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表尾被称为栈顶,相对地,把另一端称为栈底。

不含元素的空表称为空栈。

向一个栈插入新元素又称作进栈、入栈或压栈,它是把新元素放到栈顶元素的上面,使之成为新的栈顶元素;从一个栈删除元素又称作出栈或退栈,它是把栈顶元素删除掉,使其相邻的元素成为新的栈顶元素。

假设栈S=(a1,a2,...,a3)S=(a_1,a_2,...,a_3),则称a1a_1为栈底元素,ana_n为栈顶元素。栈中元素按a1,a2,...,ana_1,a_2,...,a_n的次序进栈,退栈的第一个元素应该为栈顶元素。换句话说,栈的修改是按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如下所示:

栈的示意图



所以栈是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的线性表(LIFO结构)。

举两个例子来理解:

假设你要洗盘子,给你带盘子过来的人,是不时的一直把盘子叠加在你的面前,即每次带来一个要洗的盘子,总是放在等待洗的盘子的最上方,而你洗盘子的时候,是从那一堆未洗的盘子中选出最上方的进行清洗,就是这个道理。

栈的抽象定义

ADT Stack {
数据对象:D={ai| ai∈ElemSet, i=1,2,...,n, n≥0 }
数据关系:R1={ <ai-1,ai>| ,ai-1,ai∈D, i=2,...,n }
约定an端为栈顶,a1端为栈底。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S。
Destroy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栈 S 被销毁。
ClearStack(&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S 清为空栈。
StackEmpty(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 S 为空栈,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判定栈是否为空栈是栈在应用程序中经常使用的操作,通常以它作为循环结束的条件。
StackLength(S)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栈 S 中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GetTop(S, &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S的栈顶元素。
这是取栈顶元素的操作,只以 e 返回栈顶元素,并不将它从栈中删除。
Push(&S, 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 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 &e)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 S 的栈顶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
StackTraverse(S, visit( ))
初始条件:栈 S 已存在且非空,visit(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S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一旦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