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开发过程中的编码规范总结

2016-03-17 00:32 274 查看
在日常实际开发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编码规范:

《1》注释规范:

注释增加代码可读性,便于自己查找问题,也有利于其他工程师阅读你的代码,方便项目的后期维护。一般来说所有的类都要有类注释,完整的类注释需要包含:创建者、创建日期、版本、功能描述,若修改过应增加修改者、修改日期、修改功能的简单描述,变更相应的版本。这是主要的,一般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具体细节上会有一些小的差异。

《2》函数规范

函数结构清晰,简洁,无冗余代码。最佳的函数设是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保证函数不出现复用的情况。对于无用的注释或者未注释的代码予以删除,冗余的代码不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也有可能会干扰正常代码的阅读与执行。对于关键的业务代码最好有注释和设计文档说明。对于只需要实例化一次的代码不要放入到循环中做实例化处理,对于嵌套循环终止条件明确,保证代码在执行后,无论任何情境都可以正常跳出循环。在这一部分需要自己及时做好单元测试,调式代码,保证功能的准确性,同时需要不断积累,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在编码时规避一些常见问题,说白了就是写好代码的意识,和习惯的建立。

《3》业务逻辑规范

代码业务逻辑结构合理,简单明了。前期的需求分析,可以为为后来代码的编写,减轻很大的压力,提高效率。一般程序猿多多少少都有过埋怨需求SA的情况,“需求怎么又变了,或者需求不明确不好写代码”。这都是常见的问题。当然有些情况避无可避,完美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对于我们写程式的人来说,要做好需求变更,修改代码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求做需求的人提供规范的文档(如用例图——可以得出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情况,主要流程;ER图——DB关系模型,只针对关系型数据库;详细设计文档从中得出准确的业务流程处理......),这样才能便于后期的沟通,做到有理有据。

《4》对外接口规范

尽量以bean或对象的方式对外提供接口访问,目前多数对外接口都会采用JSON封装,对于接口最好有详细的接口文档,说明清楚版本定义,功能描述,调用方式,字段中文描述,字段可输入,字段限制等,一般公司开了对外接口的话,都会有相应的API文档,比较坑的一种情况是,版本更新,无相应说明。

《5》日志规范

日志是我们查看异常情况,记录系统性能参数的好工具,对于日志文件名最好按日期格式处理,便于查阅和备份,避免日志覆盖的情况发生,正式上线后尽量去除输出控制台的信息输出,当日志同时输出文件和控制台时,在高并发系统中会增加IO的压力,同时输出信息时避免前后都有打印换行,当内容增多时,无形中降低程序执行的效率,此外要避免日志文件集群共享。这对性能来说影响致命。

《6》SQL编码规范

理论上SQL执行复杂业务时语句较长,对于其他人来说阅读不便,同时频繁的调用数据库连接池也会大大降低系统效率,但很多情况下,维护老系统,以及业务需要,SQL来执行增删改查还是不可避免,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不使用SQL来做操作,取而代之使用像JPA、HQL来执行操作。灵活控制事务的使用,对于只查询结果的语句,可以适当降低事务级别,以提升程序执行的效率。数据库设计合理减少开销,合理使用索引提高查询速度,很多公司喜欢使用存储过程,但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储存过程易造成移植的不便。大数据量时可以考虑分批循环查询,将数据放到List中,然后对List逐笔处理

《7》有完善的差错处理机制

异常建议打印异常的信息和对应的堆栈信息,有业务逻辑的异常要有响应的编码,未使用或者使用完的对象要关闭,如输入输出流,文件流等。

符合规范的代码可以提高自身开发效率,增加代码可读性,便于维护和CodeReView,可以使测试事半功倍。让这种意识成为习惯,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小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