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TCP UDP IP 协议解析

2016-03-15 13:54 489 查看
现在的操作系统基本都实现了TCP/IP协议,TCP/IP协议栈分为五层: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的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TELNET,FTP,SMTP,SNTP,DNS,HTTP,这些应用程序有一个端口用来标识。
传输层:主要协议是TCP和UDP,提供应用程序的通信。
网络层:主要协议是IP协议,定义了IP地址格式,是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在网络上通畅传输的关键。
链路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物理层:
每层都有不同的协议,这些协议其实就是双方进行通信的一种格式。在此我们分析TCP/UDP/IP协议。



在网络中,一帧以太网数据包的格式如下:



1、TCP协议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保证高可靠性(数据无丢失,无失序,无错误,无重复)的传输协议。这里就不再详解TCP报头了。在TCP传输中,重点要了解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的过程,这在我的socket通信博文中详细的解释。
TCP
是如何保证可靠性传输的呢?在TCP中采用一种名为“带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机制作为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的基础。这项技术要求接收方收到数据之后向源站
回送确认信息ACK。发送方对发出的每个分组都保存一份记录,在发送下一个分组之前等待确认信息。发送方还在送出分组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并在定时器的
定时期满而确认信息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重发刚才发出的分组。如下图,左边是正常传输的情况,右边是出现分组丢失的情况,当发送方在正常时间内还没有收到
接收方发送来的确认消息,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后重传分组。

是网络传输过程中是不可预测的,比如由于拥塞导致延迟,为了避免由于网络延迟引起迟到的确认和重复的确认,协议规定在确认信息中稍带一个分组的序号,使接
收方能正确将分组与确认关联起来。从图 3-5可以看出,虽然网络具有同时进行双向通信的能力,但由于在接到前一个分组的确认信息之前必须推迟下一个分组
的发送,简单的肯定确认协议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网络带宽。为此, TCP使用滑动窗口的机制来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解决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技术因此
而产生了。



动窗口技术是简单的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机制的一个更复杂的变形,它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信息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如图 3-7所示,发送方要发送一个
分组序列,滑动窗口协议在分组序列中放置一个固定长度的窗口,然后将窗口内的所有分组都发送出去;当发送方收到对窗口内第一个分组的确认信息时,它可以向
后滑动并发送下一个分组;随着确认的不断到达,窗口也在不断的向后滑动。



2、UDP协议
UDP协议与TCP协议都处于第四层――传输层,但与TCP协议不同,它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也不对数据包排序,报文发送之后,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因此选择UDP必须谨慎,在网络质量特别差的时候,数据包丢包情况会比较严重。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使用UDP协议呢?这得说下UDP的特性了:
(1)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和收发状态了,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2)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正是UDP具有资源消耗小,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视频、音频和普通数据传输中使用较多,比如QQ,SNMP,DNS等,因为他们即使偶尔丢失一两个数据包并不会对接收结果产生影响。
UDP和TCP都是使用端口号来标识运行在某个设备上的应用程序。IETF IANA定义了三种端口组:公认端口(0-1023)、注册端口(1024-49151)和动态/私有端口(49152-65535)。数据传输过程举例:接
收数据的主机A的应用程序要申请一个UDP端口,假设为P,发送方应用程序准备好数据后,将其交给UDP协议,让其将该数据发送给主机A的端口P。UDP
协议将应用程序的数据作为UD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封装在一个UDP数据包中。将数据包的目标端口字段设置为P。然后将UDP数据包交给IP协议处理,IP
协议将UDP数据包作为IP数据包的数据封装在一个IP数据包里,将目的地址设为A,协议字段设置为17,然后交到网络层处理并发送出去。可能经过几次路
由,最终到达主机A的IP协议层。主机A的IP协议发现协议字段为17,就将IP数据包的数据区提取出来交给UDP协议处理。UDP根据端口号P,将数据
区放置在UDP端口P的队列中,A的应用程序就从该队列中将数据取出,进行处理。

3、IP协议
IP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 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它的特点如下:

可靠(unreliable):意思是它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IP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如果发生某种错误时,如某个路由器暂时用完了
缓冲区, IP有一个简单的错误处理算法:丢弃该数据报,然后发送 ICMP消息报给信源端。任何要求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来提供(如TCP) 。

连接(connectionless):这个术语的意思是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这也说明,IP数据
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如果一信源向相同的信宿发送两个连续的数据报(先是A,然后是B)
,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线,因此B可能在A到达之前先到达。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分片技术了。




太网和802.3对数据帧的长度都有一个限制,其最大值分别是1500和1492个字节,链路层的这个特性称作MTU。不同类型的网络大多数都有一个上
限。如果IP层有一个数据要传,且数据的长度比链路层的MTU还大,那么IP层就要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这样每
一个分片都小于MTU。
把一份IP数据报进行分片后,由到达目的端的IP层来重组,这个过程对上层传输层是透明的。由于每一分片都是一个独立的包,当这些数据报的片到达目的端时有可能会失序,但是在IP首部中有足够的信息让接收端能正确组装这些数据报片。

管如此,但依然有让人不如意的地方:那就是即使只丢失一片数据也要重传整个数据报。why?因为IP层本身没有超时重传机制------由更高层(比如
TCP)来负责超时和重传。当来自TCP报文段的某一片丢失后,TCP在超时后会重发整个TCP报文段,该报文段对应于一份IP数据报(而不是一个分
片),没有办法只重传数据报中的一个数据分片。
使
用UDP很容易导致IP分片,TCP试图避免IP分片。那么TCP是如何试图避免IP分片的呢?其实说白了,采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是不会造成IP分
片的,因为一旦TCP数据过大,超过了MSS,则在传输层会对TCP包进行分段(如何分,见下文!),自然到了IP层的数据报肯定不会超过MTU,当然也
就不用分片了。而对于UDP数据报,如果UDP组成的IP数据报长度超过了1500,那么IP数据报显然就要进行分片,因为UDP不能像TCP一样自己进
行分段。总结:UDP不会分段,就由我IP来分。TCP会分段,当然也就不用我IP来分了!
MSS(Maxitum Segment Size)最大分段大小的缩写,是TCP协议里面的一个概念:
(1)MSS
就是TCP数据包每次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分段。为了达到最佳的传输效能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通常要协商双方的MSS值,这个值TCP协议在实现的时
候往往用MTU值代替(需要减去IP数据包包头的大小20Bytes和TCP数据段的包头20Bytes)所以往往MSS为1460。通讯双方会根据双方
提供的MSS值得最小值确定为这次连接的最大MSS值。
(2)相信看到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TCP是如何实现分段的呢?其实TCP无所谓分段,因为每个TCP数据报在组成前其大小就已经被MSS限制了,所以TCP数据报的长度是不可能大于MSS的,当然由它形成的IP包的长度也就不会大于MTU,自然也就不用IP分片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