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016-03-10 15:43 197 查看
一、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单元





输入单元:键盘鼠标、手写板、触摸屏等

输出单元:屏幕、打印机等

主记忆体:即内存,基本上数据都是流经内存再转出去

外部存储装置:即外存,如硬盘、U盘

二、芯片组

Intel芯片架构






北桥(系统总线):负责链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等组件

南桥(I/O总线):负责连接速度较慢的周边接口, 包括硬盘、USB、网卡等等

两大主流CPU(Intel,AMD)的架构并不兼容,设计理念也有区别,所以它们所需要的主板可能也不一样(AMD的CPU可能是内存与CPU直接通信而不通过北桥)

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概述

CPU:

CPU主频频率遇到瓶颈即4G,所以向多核发展。多核即一个CPU封装了多个运算内核

手机、路由器、导航系统使用的是精简指令集RISC,即ARM系列

CPU的频率为3.0GHz,即这个CPU在一秒内可进行3.0*10^9次工作,每次工作可执行少数指令(精简指令集RISC或复杂指令集CISC),所以只看频率是对比不了CPU性能的

CPU的外频(如333MHz)指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运算时的速度,倍频(如9)指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即CPU的频率

x86是指Intel开发的CPU架构,有8、16、32位。而64位CPU统称为x86_64的架构

32/64位:即CPU每次能够处理的字组大小(数据量)。所以32位CPU最多支持4GB内存

超频:即将外频通过主板的设定功能更改为更高数值(倍频一般被锁定),超频后主板上的其他组件也会增加运行频率,由此可能造成死机

内存:

CPU所使用的数据都来自于内存,不论软件还是数据,内存越大系统可能越快,因为不用常常释放内部数据

双通道:如果一条内存总线宽度为64位,两根内存可达128位。即启动双信道内存功能时,数据是同步写入/读出这一对内存中的。(两条内存大小、型号最好相同)

内存的主要组成为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RAM),DRAM需要不断被刷新。如DDR SDRAM

DDR(Double Data Rate)即双倍数据传送速度,可以一个工作周期进行两次数据传输。

第二层缓存(L2 Cache)被集成到CPU中,一些很常用的软件或数据会被先加载进去,而不用通过内存从北桥进入CPU(相对很慢),所以L2需要与CPU频率有一样的速度,所以使用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造价昂贵且很难做大),SRAM一经写入可多次读出

ROM(Read Only Memory):开机可按Del进入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界面。BIOS即被写入主板上ROM的一套程序,系统开机会首先去读取它(现在为了可修正BIOS,通常写入闪存(Flash Memory)或EEPROM)

显卡:

显卡即VGA(Video Graphics Array)

显卡上可能集成了3D加速芯片,即显卡的”心脏“——GPU,用于减轻CPU压力

如果主机用于网络服务,入门级显卡已经非常够用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由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主轴马达组成

扇区(sector)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位,每个扇区为512bytes,一个磁道是盘片上的两个同心圆所分割出的部分,而其组成即扇区。

所有盘片上的同一个磁道组成一个柱面(cylinder),即做磁盘分区时的最小单位



IDE接口:每条排线上可接两个IDE设备

SATA接口:每条SATA连接线仅能连接一个SATA设备(目前主流)

正常关机会让硬盘的机械手臂回归原位

硬盘抖动可能造成硬盘的损毁

主机电源自身也会消耗部分电力

主机的快慢可能与整体系统最慢的那个设备有关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