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2016.3.7高项作业

2016-03-09 18:00 260 查看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1、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层次,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是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后者是从主观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也与主体因素有关。
2、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上应下技左人右规心脏信息资源 基础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3、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一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
加快12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大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站

4、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结构包括: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企业资源计划的四个阶段:MRP(聚焦于相关物资需求问题)、闭环MRP(增加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将整个生产过程纳入计划)、MRPII(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管理的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模拟预见性、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ERP(统一的集成系统、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模块化可配置、开放的系统)。
ERP系统的功能
1)财务管理 含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ERP系统的核心所在) 含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3)物流管理 含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含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策略、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

5、客户关系管理
CRM(客户关系管理)是ERM(企业关系管理)的一部分
CRM三要素:客户、关系和管理
概念: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
CRM三角模型的三条边分别是X轴信息技术、Y轴CRM经营理念和斜边CRM系统。
典型的CRM体系结构由数据源、营销数据存储、决策产生和信息渠道构成。
CRM的功能
1) 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 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 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的响应。
4) 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5) 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客户数据可以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
CRM系统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基本的功能模块有自动化销售、自动化的市场营销、自动化的客户服务。

6、数据挖掘
完整的数据挖掘过程必须包括数据的清理与集成、数据的选择与变换、数据挖掘以及最后的知识评估与表示。
数据挖掘的直接对象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务数据库以及一些新型的高级数据库。
数据挖掘的任务包括两项:描述(保罗特征化和区分)、分类(方法有分类规则、判定树、数学公式和神经网络等)和预测(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

7、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核心企业(对网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调度等工作起协调中心的作用)、战略伙伴(多方共赢)关系、增值链(供应链是一条增值链,物料会增加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特征: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
衡量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的分类
1) 根据管理的对象分类: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 根据网状机构特点分类:发散型的V型供应链,如石油、化工、造纸和纺织企业等、汇聚型的A型供应链,由订单和客户驱动,如航空、汽车和重工业、介于它们之间的T型供应链
3) 根据产品类别分类:功能性和创新型。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1)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2) 简洁性原则
3) 取长补短原则
4) 动态性原则
5) 合作性原则
6) 创新性原则
7) 战略性原则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策略和步骤
1) 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2) 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4) 根据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5) 分析供应链的构成。
6) 分析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7) 设计供应链。
8) 检验供应链。
如果发现问题,则从第四步开始重新实施4-8步,直至确认无误。
敏捷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图
敏捷供应链公国CORBA、Web和agent技术的结合运用来解决异构平台之间的异地合作问题。
代理通信建筑在CORBA和Web技术之上,可以满足异构集成的需要。
敏捷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以基本功能体为核心的。

8、电子商务
原始电子商务:凡使用了诸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以及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工具和技术进行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电子商务。
现代电子商务: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电子商务的类型:B2B、B2C、C2C、G2B。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有: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控体系。

9、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商业智能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ETL:抽取、转换和装载。
商业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有:数据仓库、数据ETL、数据统计输出(报表)、分析功能。
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分为4个部分:源系统、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和客户端。
数据挖掘指的是: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合于挖掘的数据集。数据挖掘是从特定形式的数据集中提炼特定数据的过程。

商业智能的软件工具集合:终端用户查询和报告工具、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产品、数据挖掘软件。
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
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
资质认证过程要进行每年一次自检、每两年一次年检和每四年一次换证等检查。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和资深项目经理。
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系统工程变更控制。
三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
一协调: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ITIL是指IT基础设施库
ITSM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是IT服务提供者,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IT管理。
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信息系统审计
关注以下三点: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基础: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
人是信息系统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