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tcp/ip基础(一)

2016-02-29 21:55 393 查看
本节重点:

ISO/OSI参考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基本概念(对等通信、封装、分用、端口)

一、ISO/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网络分层模型,共分为七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二、TCP/IP四层模型

四层模型分别是: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其中将OSI模型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整合为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整合为链路层。

从下到上来说,链路层包括ARP协议(地址转换协议、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RARP协议(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硬件接口;网络层包括ICMP协议(传递控制消息)、IP协议以及 IGMP协议;运输层包括TCP协议以及UDP协议;而应用层属于用户进程的一部分(如ftp协议)。

三、基本概念

对等通信

由于TCP/IP中每个层次都有属于自己的协议,不同的层次之间因为协议不同无法通信,只有相同层次之间能够通信,这个就是对等通信。

封装与分用

给数据报加上报头,使下一层能够认识解析。



经过封装后,对等方就能够认识并解析相应的数据。

而分用与封装是相反的过程,当服务器收到数据报文后,逐层去掉报头,然后将剩余部分发给上一级,一层一层解析,并剥离报头,最终将用户数据传递到应用层。

3. 端口

端口是用来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当数据报到达计算机后,端口用来判断这个数据报到底上传给哪一个应用程序。

端口主要分为三种:众所周知的端口(0-1023)、注册端口(1024-49151)以及动态或私有端口(49152(1024)-65535)。

众所周知的端口由IANA分配控制它们与一些服务紧密绑定在一起,通常这些端口的通讯明确表明了某种服务的协议。

注册端口不受IANA控制,但由IANA登记并提供使用情况清单。有许多服务绑定于这些端口,这些端口同样也用于许多其他的目的。

动态或私有端口也称为临时端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