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第一章 Java代码执行流程

2016-02-09 12:29 375 查看
说明:本文主要参考自《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

1、Java代码执行流程





第一步:*.java-->*.class(编译期)

第二步:从*.class文件将其中的内容加载到内存(类加载)(运行期)

第三步:执行代码(运行期)

说明:

整个白框部分表示JVM管理的内存

包含栈帧的地方称作JVM方法栈,一个栈帧就是一个方法

在Hotspot JVM中,JVM方法栈和本地方法栈是同一个

java方法是通过出栈操作来执行的(在类加载后入栈),所以执行引擎直接操作的是栈帧(即一个方法)

具体的JVM内存结构,查看第一章 JVM内存结构

2、代码编译

javac命令将源码文件编译为*.class文件。

后边将介绍:

javac将*.java编译成*.class文件的过程

class文件的文件格式,以及其存储的内容

3、类加载

主要是指将*.class文件加载到JVM,并形成Class对象的机制,之后就可以对Class对象实例化并调用了。

特点:

类加载机制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外部类

后边将介绍:

类加载的过程

类加载的双亲委托机制

类加载器的层次关系及源码

4、执行代码

两种执行方式:

解释执行(运行期解释字节码并执行)

速度慢,效率低

但是要比编译为机器码执行省内存

编译为机器码执行(将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并执行,这个编译过程发生在运行期,称为JIT编译),下面是两种模式

client(即C1):只做少量性能开销比高的优化,占用内存少,适用于桌面程序。

server(即C2):进行了大量优化,占用内存多,适用于服务端程序。会收集大量的运行时信息。

注意:

32为机器默认选择C1,可在启动时添加-client或-server来指定,64位机器若CPU>2且物理内存>2G则默认为C2,否则为C1

Sun JDK执行代码的机制:对在执行过程中执行频率高的代码进行编译,对执行频率不高的代码继续解释执行

后边将介绍:

Sun JDK执行代码的过程

C1以及C2执行的一些优化

编译执行与解释执行的使用的衡量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