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emcache

Memcached深入理解 – memcached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2016-01-23 18:35 441 查看
网上其实有很多文章说明了memcached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底层的内存分配是如何运作的。我参考过很多资料,比较有启发意义的有几个:

首先是官方的英文资料,虽然文章太多、很难看懂,我个人觉得说得也不是太清晰,不够直观(附上官方wiki地址)。还有git上memcached原作者的protocol.txt也值得一读,有时间的话,我会翻译一下。
其次是mixi网站的核心技术人员写的5篇全面剖析,这5篇文章写得很实用,从各方面彻底解剖了memcached,可惜的是这一系列文章对于核心的内存分配逻辑描述还不够详细(个人觉得),而且很多监控方面的guide都是基于mixi站点已经有的一套框架,对于从头开发的人来说只能是用来指明方向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附上我转载的帖子入口)。

1. 几个关键概念

Page为内存分配的单位

Memcached的内存分配以page为单位,默认情况下一个page是1M,可以通过-I参数修改,最小1K,最大128M。如果需要申请内存时,memcached会划分出一个新的page并分配给需要的slab区域。page一旦被分配在memcached重启前不会被回收或者重新分配(page ressign已经从1.2.8版移除了)。





Slabs划分数据空间

Memcached并不是将所有大小的数据都放在一起的,而是预先将数据空间划分为一系列大小的slabs,每个slab只负责一定大小范围内的数据存储。每个slab只存储大于其上一个slab的size并小于或者等于自己最大size的数据。例如:slab 3只存储大小介于137 到 224 bytes的数据。如果一个数据大小为230byte的数据进行存储,它将被分配到slab 4中。每个slab负责的空间其实是不等的,memcached默认情况下下一个slab的最大值为前一个的1.25倍,这个可以通过修改-f参数来修改增长比例。





Chunk才是存放缓存数据的单位

Chunk是一系列固定的内存空间,这个大小就是管理它的slab的最大存放大小。例如:slab 1的所有chunk都是104byte,而slab 4的所有chunk都是280byte。chunk是memcached实际存放缓存数据的地方,因为chunk的大小固定为slab能够存放的最大值,所以所有分配给当前slab的数据都可以被chunk存下。如果实际的数据大小小于chunk的大小,空余的空间将会被闲置,这个是为了防止内存碎片而设计的。举例来说,如果chunk size是224byte,而存储的数据只有200byte,剩下的24byte将被闲置。此外,memcached允许配置的最小的chunk空间为48个字节(key+value+flags),通过-n参数可以调节这个数值。





2. 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理解memcached是如何分配内存的就要从理解上述三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开始。

page是memcached在收到内存不够的请求,并进行内存分配的单位。举例来说,slab2的所有空间都用完了,又有大小适合slab2的数据过来了,那么slab2就会向memcached请求新的内存空间,memcached就会划分一个page大小的内存量到slab2。page的默认大小是1M,这个数值可以通过参数-I来修改。

slab是memcached用来划定存储空间的大小概念,每当memcached启动的时候,它会按照-n参数配置的值(如果有的话,否则为默认值)来决定第一个slab的大小,然后根据-f参数的值来决定后续slab大小的增长速率,一个一个地决定后续的slab的大小,直到slab的大小达到设定的page大小(一般是1M)。

chunk是实际用来存储数据的内存空间,它的大小和包含它的slab的大小是一致的。当page大小的内存分配到slab的时候,slab会根据自身的大小将page大小的内存分割成 page / slabsize 个chunk。

memcached启动时候,slab创建以及chunk分配的细节可以参照下面的数据(使用-vv命令查看的详细内存分配过程)

/usr/bin/memcached -u nobody -m 64 -p 11211 -l 127.0.0.1 -vv

slab class 1: chunk size 96 perslab 10922

slab class 2: chunk size 120 perslab 8738

slab class 3: chunk size 152 perslab 6898

slab class 4: chunk size 192 perslab 5461

3. 举个例子来分析

首先,是memcached启动时候的情况:

商人A很有钱,他有100个大小一摸一样的仓库(100M的memcached服务器,每个page大小1M,就是一个仓库)。商人A根据自己的商品尺寸,将自己的仓库分成了42种(42个slab),定义为最小一种的仓库是专门用来存放尺寸为96的货物的(slab1大小为96个字节),然后每种仓库存放的货物大小都是之前一种的1.25倍(增长因子-f为1.25)。商人预先将42个仓库按照预定义的42种货物大小整理、装修了下(memcached启动时候的42个slab预分配、chunk分割)。1号仓库(slab1)中有10922个(1M
* 1024 * 1024 / 96)货物存储空间(chunk),后续的仓库类型的装修、空间分配都以此类推。

其次,来看下slab满了的时候的情况:

商人A进了一批尺寸是150的货物,共6899个。货物按大小分配,进入3号仓库( slab3)。因为3号仓库是仓库类型3,其大小只有6898个位置(6898个chunk),6898个货物被安置到仓库类型3(slab3)的3号仓库里去。然后还多出来一个货物没地方放,商人就安排了一个新的仓库装修成仓库类型3(1M的空间分配给slab3,大小为152个字节,含6898个chunk),然后将多余的一个货物放入到新的仓库里。

这个例子看过以后,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明白前述的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memcached是如何分配内存空间的了。

4. memcached里的内存浪费

读过上文之后大家应该很明白memcached的内存分配方式了。memcached这样分配内存的好处是不会存在内存碎片,但是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内存的浪费。就拿前面的商人例子来说,如果遇到一种极端的情况,所有的货物进来的都是121个字节的大小,那么按逻辑他们都会被分到slab3里面去,也就是分到大小是152的slab里,也就是说每塞进一个对象,就会有31个字节的内存空间被浪费掉了。





5. memcached的数据回收机制

memcached内部不会监视记录是否过期,而是在get时查看记录的时间戳,检查记录是否过期。 这种技术被称为lazy(惰性)expiration。因此,memcached不会在过期监视上耗费CPU时间。如果某一个item在memcached里过期了,这个东西并不会被删除,而是客户端无法再看见该记录(invisible,透明), 其存储空间即可重复使用。一般情况下memcached会优先使用已超时的记录的空间,但即使如此,也会发生追加新记录时空间不足的情况, 此时就要使用名为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机制来分配空间。
顾名思义,这是删除“最近最少使用”的记录的机制。 因此,当memcached的内存空间不足时(无法从slab class 获取到新的空间时),就从最近未被使用的记录中搜索,并将其空间分配给新的记录。

以上,主要是memcached的内存分配利用的一些经验。当然,memcached的配置、调优、监控在这篇文章里是没有涉及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