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设计 > 产品经理

PMP考试心得

2015-12-28 09:21 573 查看
当我正在看着《项目管理:进度、计划、控制的系统方法》预备下次考试的时候,收到了PMI的考试通过的通知,成绩为3M2P,不用补考了,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在成绩出来前没有一点把握,因为考前看书不多,时间很紧张,整个过程仿佛回到了高考。
虽然考过,却是应试教育,不值得提倡,先分享下考试的感受及经验。
一、考试目的
参加公司集体报名的时候是希望针对这个机会系统学习下项目管理,即是工作需要,也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思路,提高个人能力;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借口),基本是在考前一周开始看书,完全为了应试,这也是一直没有把握的原因所在(我已经准备好补考了)。

二、准备备考
每个人学习特点不同,所以要梳理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考试应以PMBOK为核心,我由于在上课前没有看书,只是对其串讲的知识点有所印象,不少根本就没听懂老师讲什么;但这些印象很重要,在后来看书的时候我会从书上印证我这些知识点。
我在看第一遍PMBOK的时候是逐字逐句去阅读,精读并希望自己理解含义,这样有助于记忆,当然后面每次阅读都会发现和上次理解不同,  这并不矛盾,后面的理解都会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至于需要记忆的ITTO或其他内容,强调理解而不是看书时就记得。老师说需要读6遍,我个人觉得3遍精读肯定能过,牛人一遍就够了,强调精读,否则还不如不读。
同时我是属于需要整片时间来阅读的人,学习每章的时候一定是把每章看完,比如看整合一定是把整合形成一个框架,否则停不下来,这我也导致我找了很多没有提前准备看书的借口,宁愿看看别的零散的上课的串讲内容或网上搜搜知识,就是不开始读PMBOK。

三、基于书却超出了书
PMBOK书的概括性太强,PMP却要求深度理解书中高度概括语句表达的PMI的观念。
这才是考试比较困难的地方,很多知识点,书上是"介绍"了,你却可能忽略,比如赶工,PMI的观点支持并行作业方式,同时强调潜在的成本风险,降低风险的最佳办法是组织制定比以往更好的计划,所以除了控制风险,风险领域的过程其他全在规划过程组。
除了PMBOK以外,剩下要以题库为主,做过练习题的人可能发现,情景题往往"错的题容易再错",主要还是没理解,我在做题/考试的时候,会从pmbok中寻找支撑自己选择该答案的依据,以做为判断自己'正确'的依据。如果是普通知识点的考题,建议少做,心中有个数就行,题太多,没时间浪费啊。
四、考前梳理学习的知识点
首先,梳理过程思路,这里推荐网上寻找资源或听培训老师梳理,如孙志斌老师的网上串讲,

强调将过程贯穿起来,我个人习惯手写,按大概的过程默写下所有过程至少3遍。最开始是过程名称,然后是该过程的作用,再到IO,然后是TT(ITTO可以看PMBOK附录的说明),时间紧迫,最后其实也没完全记忆,各位同胞可要提前开始备考啊。
梳理工作绩效、变更、可交付成果、2个日历、2个日志、4个版本风险登记册等线索。
梳理PMI观点:正确的答案不一定在语法上正确,你要找的是PMI认为的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应该怎么做?
同时考试时要以定位考点内容,我在培训课上就曾问过老师这个题目考点是什么,我认为这很重要。
大环境对PM的要求是在对待项目、干系人时,要做到诚实、负责、公正。
那么很多“冲突”的题目就要求把握其观点,比如:

1.必须详述工作,责任明确

2.PM必须先尽自己的努力 (有多少题在问下一步做什么?)

3.PM必须影响变更(应该试图去影响变更)

4.正确程序优于正确结果(有多少题在问题应该怎么做?)

5.明确记录和追溯(包含两个日志)

6.发生问题时的解决方案(强调PM的责任,发生问题)

7.应该拒绝不重要的信息要求(PM都是不同意范围变更,不批准变更请求的;那么,客户在不同阶段提出变更后怎么办?)

8.项目管理强调管理的核心功能,强调EFF\OPA,历史信息、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记录,你可以从书中找找看什么地方要做EFF\OPA。
最后,自信才是杀伤力,我一度想放弃,看第一遍书后,信心来了,第一次做题信心又没了,听孙志斌老师串讲信心又来了……
嗯,祝还在努力的同胞们成功!(Why我们没有模考?)

(来源:普实软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