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41---42

2015-12-06 19:52 363 查看
1.java中常量的命名规则:所有单词字母大写,单词间用_来连接。

2.在java中声明final常量,通常都会加上static关键字,这样每个实例都会访问唯一一份常量值。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GE_OF_PEOPLE = 20;
//static  与   final一般在一起。 因为是finla 所以值不可改变,每个对象都有这个值,每个对象的这个值都不可改变。
//所以就用static修饰,就可以只生成一个常量,各个对象去读它既可。


3.集合—用.size()—add—get

数组—用.length()

4.集合中存放的是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

5.ArrayList底层采用数组实现,当使用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生成ArrayList对象时,实际上会在底层生成一个长度为10的Object类型。

6.如果增加的数组长度超过了10,那么ArrayList底层会生成一个新数组,长度是原来的1.5倍+1.然后将原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后续增加的内容都会放到新的数组中。当新数组满了后,再重复这个过程。

7.对于ArrayList进行删除操作,需将被删元素后面的元素都向前移,代价较大。

8.集合中只能放对象的引用,无法放置原生数据类型,如果需要原生数据类型,先要把原生数据类型封装成一个对象,才能加入到集合中

9.集合中放进去的都是对象,取出来的也都是对象。那么必须用强制类型转换成真正的类型(也就是放置进去的类型)

10.ArrayList与LinkedList的比较分析

1)ArrayList底层采用数组实现,LinkedList采用双向链表实现。

2)当执行插入或者删除操作时,采用LinkedList比较好。

3)当执行搜索操作,采用ArrayList比较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