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TCP/IP协议】四层协议系统

2015-11-14 21:09 429 查看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四层,自底向上分别是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前三层运行在系统内核空间,应用层运行在用户空间。



 

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区别

Linux系统对自身进行了划分,一部分核心软件独立于普通应用程序,运行在较高的特权级别上,它们驻留在被保护的内存空间上,拥有访问硬件设备的所有权限,Linux将此称为内核空间。
相对地,应用程序则是在“用户空间”中运行。运行在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只能看到允许它们使用的部分系统资源,并且不能使用某些特定的系统功能,也不能直接访问内核空间和硬件设备,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使用限制。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置于这种非对称访问机制下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有效抵御恶意用户的窥探,也能防止质量低劣的用户程序的侵害,从而使系统运行得更稳定可靠。

1  数据链路层

     实现了网卡接口的网络驱动程序,以处理数据在物理媒介(比如以太网、令牌环等)上的传输。常用的两个协议ARP(Address Resolve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和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ve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实现了IP地址和机器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

 2  网络层

     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也就是根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找到连接两台主机之间的中间节点(路由器),确定网络线路。

3  传输层

     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end to end)的通信。与网络层使用的逐跳通信方式不同,传输层只关心通信的起始端和目的端,而不在乎数据包的中转过程。

    


    图1-3 纵向为TCP/IP协议族四层之间的通信,横向为逻辑通信线路。数据链路层封装了物理网络的电气结构;网络层封装了网络连接的细节;传输层则为应用程序封装了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链路,它负责数据的收发、链路的超时重连等。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al 传输控制层协议),为应用提供可靠、面向连接的和基于流的服务,使用超时重传、数据确认等方式来确保数据包被正确地发送至目的端。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为应用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和基于数据报的服务。

4  应用层

     处理应用程序的逻辑。

    ping是应用程序、而不是协议,利用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用于检测网络连接。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发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更新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告知对方各自的路由信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