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ongodb

Mongodb学习笔记(一)

2015-11-03 09:54 627 查看
一、首先,nosql:not only sql,指的是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都是存储一些结构化的数据,每条记录的字段的组成都一样,即使不是每条记录都需要所有的字段,但数据库会为每条数据分配所有的字段。而非关系型数据库以键值对(key-value)存储,它的结构不固定,每一条记录可以有不一样的键,每条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自己的键值对,这样就不会局限于固定的结构,可以减少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开销。 

结构化数据:固定的长度,固定的类型,固定的格式

非结构化的数据如avi,ppt,doc等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

1.简单的扩展(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结构比较灵活)

比如要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为某一个记录扩展一个字段很不方便,必须要改表结构,而非关系数据库结构不固定,每条记录可以有不一样的键,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自己的键值对

2.快速的读写

3.低廉的成本

4.灵活的数据模型

缺点:

1.不提供对SQL的支持

2.支持的特性不够丰富(比如没有事物的这些概念)

3.现有的产品不够成熟(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而言)

三、Mongodb中基本概念介绍:

文档(document)是MongoDB中数据的基本单元,非常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的行(但是比行要复杂的多)

集合(collection)就是一组文档,如果说MongoDB中的文档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行,那么集合就如同表

MongoDB的单个计算机可以容纳多个独立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集合和权限

MongoDB自带简洁但功能强大的JavaScript shell,这个工具对于管理MongoDB实例和操作数据作用非常大

每一个文档都有一个特殊的键"_id",它在文档所处的集合中是唯一的,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的主键

MongoDB数据类型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mysql中是不能存放数组的,最多只能拼接成字符串存放进去,而Mongodb可以存放数组和内嵌文档:

数组           值的集合或者列表
                                              {"arr": ["a","b"]}

内嵌文档          文档可以作为文档中某个key的value              {"x":{"foo":"bar"}}

四、启动Mongodb命令:

mongod --dbpath E:\MongoDBDATA --rest(服务端)

mongo 127.0.0.1:27017/admin(客户端,默认连admin数据库)

(可以把这两个命令写成.bat文件)

五、Mongodb索引

创建普通索引,使用命令 db.collection.ensureIndex({key:1})

创建唯一索引,使用命令 db.collection.ensureIndex({key:1},{unique:true}),如果在某个key上面建立了唯一索引,该key不能有重复的值

删除索引,使用命令 db.collection.dropIndex({key:1})

删除集合,也会将集合中的索引全部删除

六、备份(mongodump)和恢复(mongorestore)

备份数据使用下面的命令:

>mongodump -h dbhost -d dbname -o dbdirectory比如mongodump -h 127.0.0.1:27017 -d app_user -o d://backups

-h:MongDB所在服务器地址,例如:127.0.0.1,当然也可以指定端口号:127.0.0.1:27017

-d: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实例,例如:test

-o:备份的数据存放位置,例如:c:\data\dump,当然该目录需要提前建立,在备份完成后,系统自动在dump目录下建立一个test目录,这个目录里面存放该数据库实例的备份数据。

恢复数据使用下面的命令:

>mongorestore -h dbhost -d dbname -directoryperdb dbdirectory

-h:MongoDB所在服务器地址

-d:需要恢复的数据库实例,例如:test,当然这个名称也可以和备份时候的不一样,比如test2

-directoryperdb:备份数据所在位置,例如:c:\data\dump\test

七、导入(mongoimport)和导出(mongoexport)

导出数据可以使用命令:

mongoexport -h dbhost -d dbname -c collectionName -o output

比如:mongoexport -h localhost:27017 -d test -c app_user -o d://a/app_user.txt

参数说明:

-h  数据库地址

-d 指明使用的库

-c 指明要导出的集合

-o 指明要导出的文件名

导入数据可以使用命令:

mongoimport -h dbhost -d dbname -c collectionname 文件的地址...

参数说明:

-h  数据库地址

-d 指明使用的库

-c 指明要导入的集合

本地的文件地址...

八、固定集合

固定集合指的是事先创建而且大小固定的集合 。

固定集合特性:固定集合很像环形队列,如果空间不足,最早的文档就会被删除,为新的文档腾出空间。一般来说,固定集合适用于任何想要自动淘汰过期属性的场景,没有太多的操作限制。

固定集合的应用场景:

比如只保留最近2个月的日志,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等。

创建固定集合使用命令:db.createCollection(“collectionName”,{capped:true,size:100000,max:100});  

size指定集合大小,单位为KB,max指定文档的数量 

当指定文档数量上限时,必须同时指定大小。淘汰机制只有在容量还没有满时才会依据文档数量来工作。要是容量满了,淘汰机制会依据容量来工作。 

九、Mongodb的安全和认证

在开启安全检查之前,需要有一个管理员的账号,admin数据库(内存中的,不可见)当中的用户会被视为超级管理员

1.进入到admin数据库中,添加用户(这个里面的用户都会被视为超级管理员)

2.有了超级管理员之后就可以为其他的数据库分配用户

3.服务端开启安全检查

4.客户端连接时需要认证

在admin数据库中创建管理员账号:

use admin;

db.addUser(“root”,”root”);

在test数据库中创建普通账号:

use test;

db.addUser(“zhangsan”,”123”);

db.addUser(“lisi”,”123”,true);

注意:用户zhangsan,密码为123,对test数据库拥有读写权限

            用户lisi,密码为123,对test数据库拥有只读权限

重新启动数据库服务,并开启安全检查:

mongod --dbpath d:\mongo_data --auth

十、Mongodb主从集群(即主从复制,主要用来分流)

主从复制是MongoDB最常用的复制方式。这种方式非常灵活,可用于备份、故障恢复、读扩展等。

最基本的设置方式就是建立一个主节点和一个或者多个从节点,每个从节点要知道主节点的地址。运行mongod --master就启动了主服务器。运行mongod --slave --source master_address 则启动了从服务器,其中master_address就是上面主节点的地址。

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来模拟主节点和从节点。在D盘创建两个目录master和slave,master目录作为主节点的数据文件的目录,slave目录作为从节点的数据文件的目录。

注意:主节点和从节点要指定不同的端口。

启动主节点:mongod --dbpath d:\master --port 10000 --master

启动从节点:mongod --dbpath d:\slave --port 10001 --slave --source localhost:10000

启动成功后就可以连接主节点进行操作了,而这些操作会同步到从节点。(即自动完成了主从复制,且从节点客户端不能进行写操作)

但此时若主服务器挂了,从Mongodb服务器不会自动替换。

十(2)、Mongodb副本集

副本集就是有自动故障恢复功能的主从集群。

主从集群和副本集最大的区别就是副本集没有固定的“主节点”;整个集群会选出一个“主节点”,当其挂掉后,又在剩下的从节点中选中其他节点为“主节点”,副本集总有一个活跃点(primary)和一个或多个备份节点(secondary)。



副本集测试:

先建立相应存放副本集3个节点数据和日志的文件夹:D:\mongodb\dbs\node1,D:\mongodb\dbs\node2,D:\mongodb\dbs\node3和D:\mongodb\dbs\log1,D:\mongodb\dbs\log2,D:\mongodb\dbs\log3

启动节点1:(这三条命令在3个cmd中分别运行)

mongod --dbpath D:\mongodb\dbs\node1 --logpath D:\mongodb\logs\node1\logs.txt --logappend --port 10001 --replSet fubenji1/localhost:10002  --master

启动节点2:

mongod --dbpath D:\mongodb\dbs\node2 --logpath D:\mongodb\logs\node2\logs.txt --logappend --port 10002 --replSet fubenji1/localhost:10001

启动节点3:  

mongod --dbpath D:\mongodb\dbs\node3 --logpath D:\mongodb\logs\node3\logs.txt --logappend --port 10003 --replSet fubenji1/localhost:10001,localhost:10002

接下来是初始化节点(只能初始化一次):随便登录一个节点,以10001为例

mongo localhost:10001/admin

 db.runCommand({

 "replSetInitiate":{

  "_id":“fubenji1",

  "members":[

   {

     "_id":1,

     "host":"localhost:10001",

      "priority":3

   },

   {

     "_id":2,

     "host":"localhost:10002",

     "priority":2

   },

   {

     "_id":3,

     "host":"localhost:10003",

      "priority":1

   }

  ]}});

 

查询当前主库:

登录10002,mongo localhost:10002

然后执行db.$cmd.findOne ( {ismaster: 1 } ); 



然后模拟主Mgongodb服务区挂掉的情况:
关闭10001服务Dos命令窗口,  登录10002查询当前主库

mongo localhost:10002

db.$cmd.findOne ( {ismaster: 1 } ); 



注:副本集从服务器里不能做查询,实际上副本集只实现了数据备份和故障恢复的功能

因此,在实际开发中,一个节点可能充当多个角色,在主从复制里面是从节点,在副本集里是备份节点。

十一、Mongodb的分布式存储(即分片sharding)

单台计算机的存储于硬件是有限制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台机器的硬盘来存储数据,可以利用多台计算机的CPU或其他的一些硬件资源读写数据,以提升性能。

MongoDB分片的基本思想就是将集合切分成小块。这些块分散到若干片里面,每个片只负责总数据的一部分。应用程序不必知道哪片对应哪些数据,甚至不需要知道数据已经被拆分了,所以在分片之前要运行一个路由进程,该进程名为mongos。这个路由器知道所有数据的存放位置,所以应用可以连接它来正常发送请求。对应用来说,它仅知道连接了一个普通的mongod。路由器知道数据和片的对应关系,能够转发请求到正确的片上。如果请求有了回应,路由器将其收集起来回送给应用。

设置分片时,需要从集合里面选一个键,用该键的值作为数据拆分的依据。这个键称为片键(shard key)。

{name:"zhangsan",age:1}

用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假设有个文档集合表示的是人员。如果选择名字("name")作为片键,第一片可能会存放名字以A~F开头的文档,第二片存的G~P的名字,第三片存的Q~Z的名字。随着添加或者删除片,MongoDB会重新平衡数据,使每片的流量都比较均衡,数据量也在合理范围内。

测试分片:

1、创建三个目录,分别存放两个mongod服务的数据文件和config服务的数据文件,

比如:E:\sharding\mongod_node1,E:\sharding\mongod_node2,和E:\sharding\config_node

2、开启config服务器 。mongos要把mongod之间的配置放到config服务器里面,所以首先开启它,这里就使用2222端口。 命令为:

mongod --dbpath E:\sharding\config_node --port 2222

3、开启mongos服务器 (Mongodb提供的路由服务的进程)。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开启的是mongos,端口3333,同时指定下config服务器。命令为:

mongos --port 3333 --configdb=127.0.0.1:2222

4、启动mongod服务器 。对分片来说,也就是要添加片了,这里开启两个mongod服务,端口分别为:4444,5555。命令为:

mongod --dbpath E:\sharding\mongod_node1 --port 4444

mongod --dbpath E:\sharding\mongod_node2 --port 5555 

5、服务配置 。client直接跟mongos打交道,也就说明我们要连接mongos服务器,然后将4444,5555的mongod交给mongos,添加分片也就是addshard()。



6、开启数据库分片功能,命令很简单 enablesharding(),这里就开启test数据库。 

7、指定集合中分片的片键,这里就指定为person.name键。 



8、通过mongos插入10w记录,然后通过printShardingStatus命令查看mongodb的数据分片情况。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