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C++中的static关键字

2015-10-13 21:09 267 查看
点击打开链接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要理解static,就必须要先理解另一个与之相对的关键字,很多人可能都还不知道有这个关键字,那就是auto,其实我们通常声明的不用static修饰的变量,都是auto的,因为它是默认的,就象short和long总是默认为int一样;我们通常声明一个变量:

int a;

string s;

其实就是:

auto int a;

auto string s;

而static变量的声明是:

static int a;

static string s;

这样似乎可以更有利于理解auto和static是一对成对的关键字吧,就像private,protected,public一样;

对于static的不理解,其实就是对于auto的不理解,因为它是更一般的;有的东西你天天在用,但未必就代表你真正了解它;auto的含义是由程序自动控制变量的生存周期,通常指的就是变量在进入其作用域的时候被分配,离开其作用域的时候被释放;而static就是不auto,变量在程序初始化时被分配,直到程序退出前才被释放;也就是static是按照程序的生命周期来分配释放变量的,而不是变量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像这样的例子:

void func()
{
int a;
static int b;
}
每一次调用该函数,变量a都是新的,因为它是在进入函数体的时候被分配,退出函数体的时候被释放,所以多个线程调用该函数,都会拥有各自独立的变量a,因为它总是要被重新分配的;而变量b不管你是否使用该函数,在程序初始化时就被分配的了,或者在第一次执行到它的声明的时候分配(不同的编译器可能不同),所以多个线程调用该函数的时候,总是访问同一个变量b,这也是在多线程编程中必须注意的!

static的全部用法:

1.类的静态成员:

class A



private:

static int s_value;

};

在cpp中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

int A::s_value = 0;// 注意,这里没有static的修饰!

类的静态成员是该类所有实例的共用成员,也就是在该类的范畴内是个全局变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名为A::s_value的全局变量,只不过它是带有类安全属性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是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分配的,所以只分配一次,所以就是共用的;

类的静态成员必须初始化,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它是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分配的,所以必须有初始化,类中只是声明,在cpp中才是初始化,你可以在初始化的代码上放个断点,在程序执行main的第一条语句之前就会先走到那;如果你的静态成员是个类,那么就会调用到它的构造函数;

2.类的静态函数:

class A  



private:

static void func(int value);

};

实现的时候也不需要static的修饰,因为static是声明性关键字;类的静态函数是在该类的范畴内的全局函数,不能访问类的私有成员,只能访问类的静态成员,不需要类的实例即可调用;实际上,它就是增加了类的访问权限的全局函数:

void

A::fun(int);

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继承和覆盖,但无法是虚函数;

3.只在cpp内有效的全局变量:

在cpp文件的全局范围内声明: 

static int g_value = 0;

这个变量的含义是在该cpp内有效,但是其他的cpp文件不能访问这个变量;如果有两个cpp文件声明了同名的全局静态变量,那么他们实际上是独立的两个变量;

如果不使用static声明全局变量:

int g_value = 0;

那么将无法保证这个变量不被别的cpp共享,也无法保证一定能被别的cpp共享,因为要让多个cpp共享一个全局变量,应将它声明为extern(外部)的;也有可能编译会报告变量被重复定义;总之不建议这样的写法,不明确这个全局变量的用法;

如果在一个头文件中声明:

static int g_vaule = 0;

那么会为每个包含该头文件的cpp都创建一个全局变量,但他们都是独立的;所以也不建议这样的写法,一样不明确需要怎样使用这个变量,因为只是创建了一组同名而不同作用域的变量;

这里顺便说一下如何声明所有cpp可共享的全局变量,在头文件里声明为extern的:

extern int g_value; // 注意,不要初始化值!

然后在其中任何一个包含该头文件的cpp中初始化(一次)就好:

int g_value = 0; // 初始化一样不要extern修饰,因为extern也是声明性关键字;

然后所有包含该头文件的cpp文件都可以用g_value这个名字访问相同的一个变量;

4.只在cpp内有效的全局函数:

在cpp内声明: 

static void func();

函数的实现不需要static修饰,那么这个函数只可在本cpp内使用,不会同其他cpp中的同名函数引起冲突;道理和如果不使用static会引起的问题和第3点一样;不要在头文件中声明static的全局函数,不要在cpp内声明非static的全局函数,如果你要在多个cpp中复用该函数,就把它的声明提到头文件里去,否则在cpp内部声明需要加上static修饰;在C语言中这点由为重要!

总之,不管是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还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只要遵循以上四点,相信这方面的困难都可以解决。
http://blog.csdn.net/hackbuteer1/article/details/7487694
一、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

1、静态全局变量

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void fn()
{
n++;
cout<<n<<endl;
}
int main(void)
{
n = 20;
cout<<n<<endl;
fn();
return 0;
}
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
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未经初始化的静态全局变量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变量的值是随机的,除非它被显式初始化);
静态全局变量在声明它的整个文件都是可见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 
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代码区
全局数据区
堆区
栈区
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
<span style="font-size:12px;">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span>
改为
<span style="font-size:12px;">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span>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

       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

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

//File1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int main(void)
{
n = 20;
cout<<n<<endl;
fn();
return 0;
}

//File2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cout<<n<<endl;
}

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试着将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2、静态局部变量

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如下:
<span style="font-size:12px;">#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n();
int main(void)
{
fn();
fn();
fn();
return 0;
}
void fn()
{
static int n = 10;
cout<<n<<endl;
n++;
}</span>
通常,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通常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不再属于函数本身了,不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静态局部变量保存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保存在栈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调用,直到下次赋新值。
静态局部变量有以下特点:
    (1)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2)静态局部变量在程序执行到该对象的声明处时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数调用不再进行初始化;

    (3)静态局部变量一般在声明处初始化,如果没有显式初始化,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

    (4)它始终驻留在全局数据区,直到程序运行结束。但其作用域为局部作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语句块结束时,其作用域随之结束;
3、静态函数

  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同,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静态函数的例子:
<span style="font-size:12px;">#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void fn();   //声明静态函数

int main(void)
{
fn();
return 0;
}

void fn()     //定义静态函数
{
int n = 10;
cout<<n<<endl;
}</span>

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

       静态函数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函数,不会发生冲突;

二、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c关键字)

1、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内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数据成员就是类内的静态数据成员。先举一个静态数据成员的例子。
<span style="font-size:12px;">#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yclass
{
private:
int a , b , c;
static int sum; //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public:
Myclass(int a , int b , int c);
void GetSum();
};

int Myclass::sum = 0; //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 , int b , int c)
{
this->a = a;
this->b = b;
this->c = c;
sum += 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sum<<endl;
}

int main(void)
{
Myclass M(1 , 2 , 3);
M.GetSum();
Myclass N(4 , 5 , 6);
N.GetSum();
M.GetSum();
return 0;
}</span>可以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以下特点:
对于非静态数据成员,每个类对象都有自己的拷贝。而静态数据成员被当作是类的成员。无论这个类的对象被定义了多少个,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中也只有一份拷贝,由该类型的所有对象共享访问。也就是说,静态数据成员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有的。对该类的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分配一次内存,供所有对象共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的,它的值可以更新;
静态数据成员存储在全局数据区。静态数据成员定义时要分配空间,所以不能在类声明中定义。在Example 5中,语句int Myclass::Sum=0;是定义静态数据成员;
静态数据成员和普通数据成员一样遵从public,protected,private访问规则;
因为静态数据成员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属于本类的所有对象共享,所以,它不属于特定的类对象,在没有产生类对象时其作用域就可见,即在没有产生类的实例时,我们就可以操作它;
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为:

<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
类的静态数据成员有两种访问形式:

<类对象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或 <类类型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
静态数据成员主要用在各个对象都有相同的某项属性的时候。比如对于一个存款类,每个实例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所以,应该把利息设为存款类的静态数据成员。这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管定义多少个存款类对象,利息数据成员都共享分配在全局数据区的内存,所以节省存储空间。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变时,只要改变一次,则所有存款类对象的利息全改变过来了;
同全局变量相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有两个优势:
静态数据成员没有进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间,因此不存在与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
可以实现信息隐藏。静态数据成员可以是private成员,而全局变量不能;
2、静态成员函数

  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静态成员函数,它为类的全部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类的具体对象服务。静态成员函数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都是类的内部实现,属于类定义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员函数一般都隐含了一个this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的对象本身,因为普通成员函数总是具体的属于某个类的具体对象的。通常情况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数fn()实际上是this->fn()。但是与普通函数相比,静态成员函数由于不是与任何的对象相联系,因此它不具有this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无法访问属于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它只能调用其余的静态成员函数。下面举个静态成员函数的例子。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yclass
{
private:
int a , b , c;
static int sum;  //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public:
Myclass(int a , int b , int c);
static void GetSum();  //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

int Myclass::sum = 0;   //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 , int b , int c)
{
this->a = a;
this->b = b;
this->c = c;
sum += a+b+c;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访问静态数据成员
}
void Myclass::GetSum()    //静态成员函数的实现
{
//cout<<a<<endl;    //错误代码,a是非静态数据成员
cout<<"sum="<<sum<<endl;
}

int main(void)
{
Myclass M(1 , 2 , 3);
M.GetSum();
Myclass N(4 , 5 , 6);
N.GetSum();
Myclass::GetSum();
return 0;
}
关于静态成员函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出现在类体外的函数定义不能指定关键字static;
静态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包括静态成员函数访问静态数据成员和访问静态成员函数;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任意地访问静态成员函数和静态数据成员;
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和非静态数据成员;
由于没有this指针的额外开销,因此静态成员函数与类的全局函数相比速度上会有少许的增长;
调用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用成员访问操作符(.)和(->)为一个类的对象或指向类对象的指针调用静态成员函数,也可以直接使用如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函数名>(<参数表>)

调用类的静态成员函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