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基础:GC的工作原理

2015-10-10 08:25 405 查看
Garbage Collection 简称为GC,即垃圾回收。

Java语言提供的GC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对象是否超过作用域,从而达到自动回收内存的目的,Java语言没有提供释放已分配内存的显式操作方法,资源回收工作全部交由GC来完成,程序员不能精确的控制垃圾回收的时机。

GC的工作原理如下:

Java的内存管理实际上是对象的管理,其中包括对象的分配和释放。对于程序员来说,分配对象使用new关键字,释放对象只要将对象赋值为null,让程序不能在访问到这个对象,这个对象被称为“不可达”。GC将负责回收所有“不可达”对象的内存空间。

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等。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并管理堆中的所有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那些对象是”不可达“。当GC确定了一些对象为“不可达”。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但为了保证GC能够在不同平台的实现,Java规范对GC的很多行为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因此,不同的JVM实现着经常有不同的实现算法,这也给Java程序员的开发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根据GC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式让GC运行更加合理、高效,以下是Java编程时的一些建议:

尽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特别注意一些复杂的对象,如数组,队列等。对于此类对象,GC回收的效率一般较低。如果程序允许,应尽早将不用的引用对象赋值为null,这样可以加速GC工作。
尽量少用finalize函数。finalize函数是Java提供给程序员用来释放对象或资源的函数,但是他会加大GC的工作时间,因此尽量少采用finalize函数回收资源。

当程序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程序员可以手动执行system.gc(),通知GC执行,但是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GC一定会执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GC Java 垃圾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