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数据结构算法

数据结构开场白

2015-10-08 22:53 363 查看


1.基本概念和术语


1.1数据:

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1.2.数据项:

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1.3.数据对象:

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1.4数据结构:

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按照视点的不同,把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1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是之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逻辑结构分为一下4种:


2.1.1 集合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它们之间没有其他的关系。




2.1.2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2.1.4图形结构

图形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逻辑结构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2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是之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也叫做存储结构。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2.1 顺序存储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这种关系就相当于平时的排队占位,每个人占据一小段空间。




2.2.2链式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从一个节点只能找到其下一个节点(或者同时找到上一个节点,双链表)。


3.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ADT)是指一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