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2015-10-02 15:17 246 查看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应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1)世界经济规模全球化,我国应实行对外开放战略;(2)世界经济结构信息化,我国应实行科教兴国战略;(3)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我国应实行体制创新战略;(4)世界经济发展可持续化,我国应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可持续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近50年中,随着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利用为标志的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基本趋势:即世界经济从规模上看逐渐走向全球化,从结构上看逐渐走向信息化,从体制上看逐渐走向市场化,从发展上看逐渐走向可持续化。特别是我国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世界经济发展这四大趋势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影响。为此,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接受这一严峻的挑战,实施一系列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重视知识、重用人才的科教兴国战略,微观搞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体制创新战略,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尽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世界经济规模全球化及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世界经济规模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和交换的主导范围,先后由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逐渐走向全球经济的必然趋势。
1、家庭经济。产生于人类之初的原始社会,称之为氏族经济,是一种男耕女织简单分工的自然经济,生产和交换在一个家族范围内进行,基本上不与其他家族和社会发生交换关系。家庭经济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也存在家庭经济、庄园经济、庭院经济、家族经济,但不占统治地位,其统治地位让位给社会经济和全球经济。
2、社会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后,人类生产和交换突破了家族的范围,形成了在一国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每个家族、个人、企业、部门的经济活动,都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从17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社会经济代替家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3、全球经济。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的经济活动逐渐突破了家族和国家的范围,在整个地球范围内形成日益紧密联系的经济整体。虽然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在各国仍然存在,但是起主导作用的占统治地位的是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1)贸易全球化。绝大多数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绝大多数企业贸易活动冲出一国范围走向世界市场,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对外贸易的依赖率在25%以上。(2)金融全球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联结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金融中心,各国各地区金融活动日益成为全球金融活动的组成部分。(3)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3万家,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1/3,总贸易额的2/3,国际分工进化为企业分工和产品分工,又进化为零部件和工艺技术分工。
世界各国各地区由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时间有先有后,而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家庭经济占比重很大,社会经济占比重较小,全球经济处于开始迈步阶段,经济全球化水平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应当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在大力推进生产社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生产全球化,以全球化带动社会化。具体措施有:加强家庭经济的专业化协作,加强企业间、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加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资金融通、劳务流动、技术交流;发展外向型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籍的企业集团,参与各国跨国公司组织;扩大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世界经济结构信息化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
世界经济结构信息化,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构成的主导方面,先后由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逐渐走向信息经济的必然趋势。
1、农业经济。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其主导产业是农业,主导资源是土地,主导劳动群体是农民。发达国家已在19世纪结束了农业经济时代,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在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之中。
2、工业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其主导产业是工业,主导资源是资本,主导劳动群体是工人。发达国家和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初始阶段,工业化目标尚未实现。
3、信息经济。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信息业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其主导产业是信息业,主导资源是知识,主导劳动群体是知识分子。少数发达国家己率先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美国为例,于20世纪50年代白领工人数超过了蓝领工人数;到90年代,美国电信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信息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面对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必须实行重视知识、重用人才、科教兴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应当承认,我国正处在由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过渡的时期,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的繁重任务。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浪潮在我国迅速掀起,我国的信息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不顾我国经济落后的实际国情,盲目赶超信息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又不能固守落后状态,对眼看到手的机遇不去把握而白白丧失。因此,我国应当加速科技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加强人才培养,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实现两步并作一步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三)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及我国体制创新战略
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就是指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方式,先后由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1、自给经济。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由生产经营者
自行决定,是一种无商品、无市场的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不占统治地位。因此,自给经济也不再占统治地位。
2、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国家计划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国家中实行计划经济即统制经济;二战后,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实行计划经济,有的发展中国家也实行计划经济。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在战争年代和战后恢复时期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在和平年代则暴露许多弊端。因而,世界各国都先后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它与发达商品经济相适应,具有开放性、竞争性、自主性、平等性、效益性等优点,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经济体制。
我国是一个封建制度持续几千年的农业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作用不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在短期内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实行了以政府配置社会资源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应当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经济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之后,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并分别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在农村家庭承包制和城市的股份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因需求不足引起的周期性波动,出现了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和职工下岗等问题。这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用还不够自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以深化改革的方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的发展战略,即经济体制创新战略。其重点是处理好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关系。一方面,对微观经济要放开搞活,增强活力。另一方面,对宏观经济要管住管好,保持平衡,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四)世界经济发展可持续化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发展可持续化,就是指经济增长的主导模式,先后由原始式经济和非持续经逐渐走向可持续经济的必然趋势。
1、原始式经济。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主要表现是: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再生产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生态环境轻度污染,世界经济缓慢增长,人类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2、非持续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之后的工业经济发展状态。主要表现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再生产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毁灭式开发,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但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却日益恶化,这是一条人类自我毁灭的道路。
3、可持续经济。是世界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表现是:经济适度增长,资源适度开发,环境得到保护;既造福当代,又泽及子孙;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最佳人口再生产模式。
我国近5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非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人口盲目增长,资源严重破坏,环境严重污染。因此,我国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防治污染,节约资源,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技术协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此文发表于 2002、8、30 航空教育2002年第八期。北京。署名崔化民、王振岳、盖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