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消灭不了黄牛?

2015-09-24 08:57 495 查看
据媒体报道,挂号网近日完成3亿美元融资,这是目前移动医疗领域单笔最大额融资。与热火朝天的互联网医疗相比,对大多数人来说,医院的挂号黄牛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我们都知道这个角色的存在,但是实际上与他们接触的概率非常校

  按大多数人的理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医疗火热发展的今天,这种原始的且不合理的灰色方式是应该最早被颠覆和革命掉的。但实际上,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反而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了新的模式。

  7月份,有家人查出了一种罕见的免疫力低下综合症,得病概率是十万分之三,全球医疗界目前也没有办法定论该病症的发病原因。由于病情复杂,市级医院的医生也只能进行初步的治疗,擅长这个领域的专家都在北京。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找病友沟通、北京朋友协调,最后决定去北京治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家一号难求的问题。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和黄牛最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也看到了一个灰色的阶层在移动互联网的蜕变和生存状态。

  有了医疗APP,为什么黄牛还能生存?

  移动互联网医疗是目前创业领域里最火热、也是和我们生活最密切的领域之一。根据动脉网整理的资料显示,从2010到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获得融资的项目有95个,累积交易金额近10亿美元,其中最高的投资金额达5.94亿美元。从投资项目领域分布上,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在线问诊、预约挂号、运动减肥。涉及预约挂号的产品有11个。阿里腾讯百度平安等巨头都扎堆进入。

  现有的互联网医疗挂号服务已经比较发达,全国性的以挂号网、华南地区的以就医160为代表的APP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他们通过为病人提供医疗信息查询、挂号、在线问诊等服务,连接病人、医院和医生。此外,一些医院自己也开展类似的在线服务,比如深圳市二医院就开通了微信挂号、微信支付、结果查询等服务。其他的银行、运营商、体检机构等也提供与这块沾边的服务。

  随着这块的发展,对于医疗信息查询、挂号等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据业内人士分析,挂号容易和困难是相对的,包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地区的社康、市级医院等医生号源,除了极个别医生之外都相对宽松。挂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即使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并不是所有医生的号都难挂。真正难挂的号,是北京上海中最顶尖的一批专家级医生的号。但是,往往这个号是大并疑难病症尤其是罕见病的患者最想看也是最需要的医生,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加上环境污染加剧,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重大布的相对人数并不在少数,于是专家号就成了绝对的奇缺资源。

  以就医160为例,号称国内最大的医疗挂号APP之一,但是用过后就会发现,在诸如普通地级市之类挂号宽松的城市,可以帮助患者省略排队的时间,相对比较方便,但是优质的资源极其稀少,搜索北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屈指可数。另外,使用在线问诊,在微信支付了200块购买相应的咨询服务之后,医生很长时间根本没有回复。同时系统的数据也有问题,系统判断三次预约爽约就会被列入黑名单,但是有时已经就诊,系统还是误判为爽约。拿着就诊单和缴费单根本投诉沟通无门。最后只能放弃使用这个产品。完善的移动医疗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如好大夫这样热门的APP,只能加号,加号是医疗助手根据病人的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判断,再转给对应的医生,或者是已经看过这个医生的病人,复诊,再看这个医生的。首次就诊的病人基本上没法通过这个途径挂到号。

  类似协和这样国内一流的医院里,一个正规的教授每次出诊的时间很多只有半天,每周会出诊2-3次,一天正式对外的的号源是10个左右,加上30个加号,一天下来就能看40个病人。这对于人口众多、布众多的中国来说,基本上是车水杯薪。在微医上查看相应的医生挂号信息,绝大多数都是显示无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