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互联网如何为文化产业赋能?

2015-07-25 16:22 627 查看
从零售、金融到教育、医疗,“互联网+”对诸多传统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从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到网络视频、微电影,从电子阅读的普及到网络低价售票,互联网早已深入到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各领域融合发展,塑造创新体系,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那么,互联网如何为文化产业赋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首先,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提供一个无边界的发展平台。“免费”和“开放”是互联网的特征,这使文化产业形成了集群效益,并且在这个没有边界的平台上能够找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众多资源,例如技术平台、零售平台、娱乐平台、资源整合平台、营销平台。

  正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所言,传统的东西都搬到互联网上开展,除了现场体验之外,互联网几乎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场景和功能。

  其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媒体和旅游等服务,培育形式多样的新型业态。如网络游戏、电脑动画等高新技术创造的全新文化产业,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业态。此外,在“互联网+”大融合的趋势下,各业态跨产业和领域融合互动,衍生出新兴业态。

  对互联网用户而言,过去分裂的影视、戏剧、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都具有同样的“娱乐”概念。在互联网用户娱乐消费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单一运作模式被打破,跨界衍生成为常态,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在创新融合中竭力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再次,“互联网+”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创新商业模式随之脱颖而出。去年汪峰与乐视网合作试水演唱会“线上付费直播”模式,直播门票购买数超过7.5万次,线上销售额超过220万元,被业界称为经典案例。

  在技术层面上,互联网在不断完善开放、自由、共享后,积累出巨量用户数据,这些网络数据经历了从记录、分析到指导的衍变过程,推动互联网自身开展产业化升级。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文化产业可以采用可量化的精确市场定位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对客户的精准服务,从而使众多商业模式脱颖而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