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阅读笔记之《梦断代码》一

2015-06-19 23:32 225 查看
看了这几本有关软件的书,发现作者们都是喜欢举例,用事实说话。但又与前两本不同,它讲述的是作者以及像作者这样的开发者们自己的故事,是作者作为一个软件行业的工作者所经历所感慨的种种。第一章却不叫第一章反叫第零章,作者的解释令人叹服,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数字是从0而不是1开始计数的。人类文明运行于软件之上,但在软件业的日渐成熟下,人类的日常生活早就离不开软件。对软件的依赖指数级的增长,但做软件的技能和应用技能的愿望却增长缓慢。

chandler团队的开发人员们计划修改一个拖慢他们开发进程的bug,需要4小时,但是实际上8个小时也没做出来,甚至给他8天也解决不了。而这个bug最终被解决是在几个月后。正像这位开发人员所说:有时候,你一觉醒来,脑中灵光闪现,于是手到擒来--大抵如此。有软件的时间这个总让人头疼的问题,布鲁克斯法则就产生了:往以延误的项目中补充人力,只会使其继续延误。这话王老师也曾在课堂上对我们讲过。已经延误的项目,其中的问题想必已经一对,这时团队中再添加新的成员,新的成员还要花时间去熟悉项目,与老成员们还要相互磨合,不是更加拖慢团队进程?

chandler起初本身是一个个人信息管理器,它的功能包含邮件,地址簿等等。像这种功能,微软的outlook已经做到了。所以,为了使它更与众不同,不断地引入了新的需求,使得后来越做越乱,进入了深深地无底洞中。项目在一开始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研发的途中不断添入新的需求,收效甚微。长达半年的时间,chandler团队才开发出一个pre-alpha版本,大家都在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停滞不前。2003年4月21日下午3:07,公众版chandler0.1公布于世。24小时内就被下载15000万次。这当然是不小的成功,但依旧存在问题,“底层数据库仍待大改”。安迪·维达的到来,快刀斩乱麻结束了关于ZODB长达几个月的讨论,将chandler团队起码拉回到了有进展的世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