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ongodb

mongodb(分片)

2015-05-28 16:19 471 查看
分片(即sharding)是将数据拆分至不同数据节点的方式。

1、在mongoDB中提供了自动分片的方式,它会根据数据块(chunk)大小的设定,对片键进行拆分;

2、mongoDB配置分片,要配置三类节点,包括:

  2.1 配置节点:存储分片的配置信息,包括由哪些分片、chunk信息等;

  2.2 路由节点:配置完分片后,所有的SQL操作都通过该路由节点,由该路由节点路由至不同的数据节点;

  2.3 分片节点:即数据节点,存储拆分后的数据;分片节点可以使一个普通的数据节点也可以使一个副本集;

下文记录在单机下,配置一个基本的sharding,

配置环境,操作系统: windows 7, mongodb版本: 2.6.4

1、创建文件夹目录 ../dbs/config ../dbs/shard1 ../dbs/shard2

2、启动配置节点 mongod.exe --dbpath ../dbs/config --port 10000

3、启动路由节点 mongod.exe --port 20000 --configdb localhost:10000 --chunksize 1

备注:此处将路由节点与配置节点关联,同时设置chunksize大小,为测试起见设置为1M

4、启动分片节点

mongod.exe --dbpath ../dbs/shard1 --port 30000

mongod.exe --dbpath ../dbs/shard2 --port 40000

5、登陆路由节点,进行配置

mongo.exe localhost:20000

use admin

db.runCommand({"addshard":“localhost:30000”})

db.runCommand({"addshard":"localhost:40000"})//增加分片

db.runCommand({"enablesharding":"test"}); //设置test库为可分片

db.runCommand({"shardcollection":"test.user","key":{"age":1}}); //设置test库中的user集合中age字段为片键

6、测试

登陆路由节点,在该节点中插入大量数据,如20000条use记录,

此时登陆两个数据节点,可以发现皆有数据。

在路由节点中输入命令db.user.stats(),可以查看具体状态,如下:



备注:

一、在实际测试中,我发现该状态是改变的,

1、当未有数据插入时,shards中只有shard0000;此时shard0001中无test数据库;

2、当插入数据到一定量时,shards中有shard0000和shard0001,但此时实际的shard0001的数据库只是建立了test库和user集合,无数据;

3、当再次插入数据时,shard0001中的test库开始可以查到数据;

个人理解如下:

mongodb在shard时会有一个预留量,即当第一个chunk快用完时,会提前准备新的chunk。

二、登陆config节点可以查找相关的配置表,在其config数据库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