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物联网

RFID第八章作业——物联网1122-08黄炜彬

2015-04-21 21:25 239 查看
【8-3】简要说明RFID系统的时隙ALOHA算法的工作过程

答:时隙ALOHA算法工作过程如图。时隙ALOHA算法把时间分成多个离散的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或稍长于一个帧,标签只能在每个时隙的开始处发送数据。标签要么发送成功,要么完全碰撞,碰撞周期减半,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8-4】RFID系统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是如何解决碰撞的?简述其实现步骤。

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模型图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其实现步骤

假如有4个电子标签同时在搜索范围中:

电子标签1:10110010

电子标签2:10100011

电子标签3:10110011

电子标签4:11100011

(1)读写器广播发送最大序列号查询条件Q,让范围内的标签在同一时刻传输它们的序列号至读写器。

这里发送 REQUEST(<=11111111)命令。

(2)读写器对收到的标签进行响应,如出现不一致现象,可判断出碰撞。

(3)确定有碰撞后,把有不一致的数最高位置0再输出查询条件Q,依次排除序列号大于Q的标签。

这里把不一致的最高位置0后Q为1011111,再次查询后会将结果分为两部分,实例中会分为

1:标签1:10110010、标签2:10100011、标签3:10110011

2:标签4:11100011

(4)识别出序列号最小的标签后,对其进行数据操作,然后使其进行“无声”状态,则对读写器发送的命令不进行响应。实例中标签4被“无声化”。

(5)重复步骤1,选出序列号倒数第二的标签。

(6)多次循环完后完成所有标签的识别。

【】以下4个在读写器作用范围内的电子标签为说明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选择电子标签的迭代过程,假设四个电子标签的序列号分别为:

电子标签1:10110010

电子标签2:10100011

电子标签3:10110011

电子标签4:11100011






第一次读写器发送命令<=11111111时,4个标签通过。

第二次读写器发送命令请求为REQUEST(<=10111111),标签4被排除,读写器对其进行“无声”操作,使其不回应读写器接下来的操作。

第三次读写器发送的请求命令为(<=10101111),标签1被排除。

第四次读写器发送请求(<=10100011)时,标签2将会被排除。剩下的只有标签3。

重复步骤便可识别出每个标签。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