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Objective-C

黑马程序员——零基础学习iOS开发——12 Object-C block、protocol

2015-04-05 10:58 513 查看

------<a href="http://www.itheima.com" target="blank">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a>、期待与您交流! -------



一、block

1.block简介

block是一种数据类型。

block类型的数据封装了一段代码,可以在任何时候执行。(和函数相似)

block可以作为函数参数或者函数的返回值,而其本身又可以带输入参数或返回值。

block跟函数很像:
1>可以保存代码
2>有返回值
3>有形参
4>调用方式一样

苹果官方建议尽量多用block。在多线程、异步任务、集合遍历、集合排序、动画转场用的很多

2.block变量的定义、赋值、调用

1)block类型的标志:^

2)block变量的定义、赋值、调用

block的形式和指向函数的指针非常相似

// 定义函数指针:返回值int类型,两个int类型形参
int (*P)(int, int);
// 定义Block:返回值int类型,两个int类型形参
int (^myBlock)(int, int);


定义一个block类型变量,保存一段求和代码。

// 1.定义Block变量sumblock,返回值int,两个形参int
int (^sumblock)(int, int);
// 2.给sumblock赋值一段代码(如果没有形参,^后面的()可以省略)
sumblock = ^(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 3.调用sumblock代码块,得到返回值
int c = sumblock(10, 11);
上面的代码中的1、2步可以和为一句。就像int a; a = 10; 这两句可以和为:int a = 10;
block是一种变量类型,就像int,所以变量的语法都使用于Block。

3.block访问外面变量

1>block内部可以访问外面的变量
2>默认情况下,block内部不能修改外面的局部变量
3>给局部变量加上__block关键字,这个局部变量就可以在block内部修改
int main()
{
int a = 10;
__block int b = 20; // 给局部变量加上__block关键字,这个局部变量就可以在block内部修改

void (^block1)();  // 定义Block类型的变量 block1

block1 = ^{  // 给block1赋值(把代码块存入block1)
// 1.block内部可以访问外面的变量
NSLog(@"a = %d", a);

// 2.默认情况下,block内部不能修改外面的局部变量
// a = 20;

// 3.给局部变量加上__block关键字,这个局部变量就可以在block内部修改
b = 25;
};

block1(); // 调用block1内封装的代码块
return 0;
}


4.利用typedef定义block类型

typedef int (^MyBlock)(int, int);
// 以后就可以利用MyBlock这种类型来定义block变量

MyBlock b1;

b1 =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MyBlock b2 =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二、protocol(协议)

1.protocol的用途

将一大堆方法声明(不能声明成员变量)写在protocol协议中,只要某个类遵守了这个协议,就相当于拥有这个协议中的所有方法声明。

只要父类遵守了某个协议,就相当于子类也遵守了。

常用于设计模式: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

2.protocol的格式

1)protocol的定义
protocol(协议)的定义写在.h文件中
@protocol 协议名称 <NSObject>
// 方法声明列表....
@end


2)遵守协议

1>
类遵守协议
@interface
类名 :
父类名 <协议名称1,
协议名称2>

@end

一个类可以同时遵守多个协议,用逗号隔开。

2>
协议遵守协议
协议遵守协议有点像类的继承,协议内容相当于:当前协议+遵守的协议
任何一个协议都应该遵守基协议 NSObject
@protocol
协议名称 <NSObject, 其他协议名称1,
其他协议名称2>

@end

3)@required 和 @optiona关键字

声明在@required下的方法是协议要求必须实现的方法
声明在@optional下得方法是协议规定不必须实现的方法

//  MyProtocol.h

// 定义了一个名叫MyProtocol的协议
@protocol MyProtocol <NSObject>
// @required 要求实现,不实现就会发出警告
// @optional 不要求实现,可选的

- (void)test4; // 默认是@required

@required
- (void)test;
- (void)test2;

@optional
- (void)test3;

@end


如果@required内的方法没有被实现,只会警告,不会报错。

但我们仍然要写明协议中得@required和@optional,这是为了方便程序员之间的交流。

3.定义一个变量的时候,限制这个变量保存的对象遵守某个协议

1)格式
1> 类名<协议名称> *变量名;
2> id<协议名称>
变量名;
2)举例
Person<Myprotocol> *p1;
id<MyProtocol> obj1;
如果没有遵守对应的协议,编译器会警告

4.@property中声明的属性也可用做一个遵守协议的限制

格式: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类名<协议名称> *属性名;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d<协议名称>
属性名;

举例: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Dog<MyProtocol> *dog;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d<MyProtocol> dog2;

5.协议的文件结构

协议可用定义在单独.h文件中,也可用定义在某个类的.h文件中

1>
如果这个协议只用在某个类中,应该把协议定义在该类.h文件中

2>
如果这个协议用在很多类中,就应该定义在单独文件中

分类可用定义在单独.h和.m文件中,也可用定义在原来类中
1>
一般情况下,都是定义在单独文件
2>
定义在原来类中的分类,只要求能看懂语法

6.在.h文件中用@protocol声明一个协议名

就像.h文件中,我们用@class声明一个类名一样,我们也可以用@protocol声明一个协议名,从而避免在.h文件中用#import。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编译效率。

当一个类或协议遵守某个协议时,.h文件中仅需要用@protocol 关键字声明某个名称是协议就可以了,不需要#import 协议文件。

当.m文件中实际要用到遵守的协议的内容时,再#import 协议文件。

格式如下:

//
//  MyPrototol3.h
//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 这句的作用是:声明MyProtocol和MyProtocol是两个协议名(@protocol仅仅是声明协议名,并不具备包含文件的功能)
@protocol MyProtocol, MyProtocol2;
// 上面的@protocol这一句替代了下面的两句#import,当然.m文件中依然要用#import
// #import "MyProtocol.h"
// #import "MyProtocol2.h"

// 一个协议遵守了另外一个协议,就可以拥有另一个协议的所有方法声明
@protocol MyProtocol3 <NSObject, MyProtocol, MyProtocol2>

- (void)hehe;
@end


三、协议的应用-代理模式

举例一个场景:一个人p想要买电影票,但他没有时间。p叫他的朋友a去帮他买,p不需要关心a是通过什么方式买到票的,p只需要告诉a:他的需求是买票。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a当做是p的代理。

通过代码的实现思路是:

1)创建一个Person类型的对象p

2)创建一个Agent类型的对象a,

3)在p中定义一个Agent类型对象成员,将a赋值给p的Agent类型对象

4)在Agent类中实现【买票过程】这个对象方法

5)Person中实现【买票】方法,买票方法中直接调用Agent中的【买票过程】方法。

通过这种思路,我们就不需要关心a的买票过程,需要买票时,只要调用代理的方法就好了。

但如果我们的需求改了,我们需要另一个类型Agent2的对象帮我们买票,该怎么实现呢?能想到的可能是修改Person类中的成员名和买票方法中被调用的代理名和代理方法名。

有没有更优的方法呢?

我们在定义Person的代理对象时,不写具体的类型名称,而是改用id,并用protocol协议约束作为代理需要实现哪些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换代理的类型,只要具备协议里约束的方法的类型,都可以作为Person的代理。

Person.h文件

//  Person.h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 "TicketDelegate.h" // 代理需要遵守的协议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 (void) buyTicket; // 买票方法

// 拥有一个代理属性
// id代表代理可以是任意一个类型的OC对象
// 但必须遵守TicketDelegate协议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d<TicketDelegate> delegate;

@end
Person.m文件

//  Person.m

#import "Person.h"

@implementation Person

// 买电影票
- (void)buyTicket
{
// 叫代理去帮自己买票(询问一下票价、询问一下票的剩余张数)
double price = [_delegate ticketPrice];
int number =  [_delegate leftTicketsNumber];

NSLog(@"通过代理的帮忙,票价=%f,还剩%d张票", price, number);
}

@end
协议文件

//  TicketDelegate.h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 协议中,声明一些需要代理实现的方法
@protocol TicketDelegate <NSObject>

// 返回票价
- (double) ticketPrice;

// 还剩多少张票
- (int) leftTicketsNumber;

@end


代理.h文件

//  Agent.h
//  负责询问电影票情况的代理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 "TicketDelegate.h"

// 代理类遵守协议 <TicketDelegate>
@interface Agent : NSObject <TicketDelegate>

@end
代理.m文件
//  Agent.m

#import "Agent.h"

@implementation Agent

// 剩余的票数
- (int)leftTicketsNumber
{
// ... 亲自跑电影院\或者打电话
return 1;
}

// 每一张票多少钱
- (double)ticketPrice
{
// ... 亲自跑电影院\或者打电话
return 1000;
}
@end


小结

block

1.block也可以作为函数的返回值、参数

2.block可以访问其代码块外部的变量

3.若想修改block外面的局部变量,需要在定义局部变量时,前面加上 __block关键字

__block int b = 20;
4.typedef定义block类型

typedef int (^MyBlock)(int, int);
// 以后就可以利用MyBlock这种类型来定义block变量
MyBlock b1;
protocol

1.任何一个协议都应该遵守基协议 NSObject

2.在.h文件中,可以用@protocol关键字声明一个协议名,而不必非要用#import包含一个协议文件。

3.协议在代理模式中得应用:

1)规定好需要遵守的协议

2)创建一个代理属性,遵守规定的协议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d<协议名> 变量名;

To be continue……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