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物联网

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的隐私伪命题

2014-12-21 22:19 435 查看
         随着越来越多的落地应用正在宣告大数据和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但是所谓隐私的法律阴影又一次徘徊在新生事物的上空。每一次互联网的用户资料泄密都是一场风波,在断断续续的风波里,这次的隐私问题似乎成了一个待解的谜语。

         面对新时代的数据法律属性,目前存在主要的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数据不具有排他性,应该数据公共财产。因为数据的深度利用是可以造福人群的,所以应该是被鼓励使用的。另一种认为数据是一种资产,具有排他性。不否认数据造福人群的价值,但是数据资产和任何物理资产的使用一样,都必须经过所有者的允许。

         我们先抛开两派的观点不谈,先考察一下医生行医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当一个病人去看医生的时候,就诊过程免不了要采集一些来自病人身体的数据,并经过医生的专业加工产生一些中间和最终诊断数据。虽然法律上没有特别提数据资产,但是按照这个行业古老的行规,这数据代表的隐私是患者的,医生一定要负责保密,除非在法律有特别明确规定的情形下。这样的有限数据使用真的抑制了医学的发展了么?显然没有。因为医生有匿名使用病例的自由。还有这就使用基于个体群的统计数据,也是一种隐藏数据来源的个体隐私的方法。这些方式虽然也不能说完美,但是的确达到了个人隐私和服务大众之间的一种平衡。

         而且这种平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反复出现,每当社会分化出一个新的针对个体的专业服务,这个平衡就又被实现一次。

         那么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呢?

         笔者的观点:这些信息科技的进度,极大地促进了新型的专业服务的出现,也因此把这种平衡也不断带入了新的专业服务领域。比如你可以将某网站买电影票的服务当作一种新的专业服务。在注册时网站以更好地推荐电影的理由,会询问你的一些个人情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实际上网站就可以有多种形式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了:可以根据你已经看多的电影来推荐类似的题材、相同的演员的;可以根据你的居住地来提供当地最新上映的;可以根据你是否有子女来判断你上次那个卡通片是买给自己还是子女的……最后,根据最可能的策略来主动推送新片广告。如果从新型专业服务的角度来理解,它的确在利用你的隐私数据,但是你会真正的反感么?没准您的倾诉欲望还会发作,巴不得主动提交一些新的偏好呢。

         如果这么理解,那么个人和企业法人数据的排他性仍然是确定的。您在享用这些数据被新型专业机构利用所给您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您并不希望这些数据被无节制地使用。它们任然是你和这个机构之间的秘密。

         那么公共数据呢?比如天气、污染物数据等等。泛自由主义者也许会认为,这些数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公众的,所以应该被公开。好吧,国家军队的部署也是公共服务部门的数据,不是么?所以,即便是公共数据,仍然应该有一个开放尺度的界限和掌控机制。这个机制一般是赋予立法机构和政府的。

         所以,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属性其实和物理资产是类似的,而不是知识产权,不是那种到了某个阶段就应该人类共享的东西。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