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Docker

【Container讲师】中科院李明宇:和而不同——OpenStack&Docker

2014-10-18 20:13 239 查看
摘要: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课题组负责人李明宇认为,Docker生态圈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利用OpenStack的技术积累助Docker实现企业级云计算系统,李明宇将在2014 Container技术大会上带来分享“和而不同——OpenStack&Docker”。

2014年10月18日,CSDN&《程序员》主办的2014
Container技术大会(Container Conference 2014)
将在北京召开,国内外Container技术人员和企业实践用户将首次齐聚北京。Docker、Google Kubernetes、VMware、CoreOS、国内互联网企业及初创技术团队的Container技术专家及一线开发者将分享他们在生产环境中的Container项目经验和最佳实践方案。

[b]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课题组负责人李明宇将[/b]在2014 Container技术大会上将做题为“和而不同——OpenStack&Docker”的分享。会前,我们特别采访了李明宇,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主题的内容。此外,为增强讲师和参会者之间的互动,增强参会朋友之间的互动,更好地组织话题,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Container微信讨论组,仅邀请购票用户和大会讲师参加。[点击报名,3人以上团购可享受优惠价][已购票用户请注意电话通知]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课题组负责人
李明宇


C3俱乐部核心成员之一。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担任课题组长。2008年进入中科院软件所工作以来,带领团队完成多个云计算方面的工程项目,在船舶、航天等领域多个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中负责私有云和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相关的培训、咨询和系统优化。目前主要研发方向为分布式对象存储、大数据系统云化。

IEEE云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研讨会发起人,在IEEE云计算学报(IEEE Transaction on Cloud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担任审稿人。在高水平国际会议和SCI期刊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并拥有多项专利。作为演讲嘉宾出席IEEE云工程国际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Engineering)、Cloud Connect China大会等多个云计算方面的技术和学术会议。

演讲题目:和而不同——OpenStack&Docker

CSDN:什么原因吸引你钻研Container(Docker)技术?

李明宇:我的博士课题是研究计算虚拟化技术,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Container技术。作为一个轻量级虚拟化技术,Container在支持基于同一操作系统的多个应用时显得非常有用,因为它既实现了资源和环境的隔离,又省去了GuestOS的开销。而基于同一操作系统开发或实施多种不同应用的情形,在企业里是很常见的,所以Container(Docker)技术在企业级系统里面会非常有用。早几年我最初是通过libvirt提供的接口操作Linux Container, 后来逐渐开始转到OpenStack上以后,就开始使用OpenStack来管理Container,OpenStack
Nova可以把Linux Container作为一种hypervisor来使用。随着OpenStack和Docker的发展,现在可以用OpenStack Heat直接管理Docker,实现Docker的Orchestration(编排)。

CSDN:对于解决哪些问题Container(Docker)独具优势?

李明宇:因为我是从研究计算虚拟化技术逐渐进入到云计算领域的,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正像前面所提到的,Container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一种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在支持基于同一操作系统的多个应用时,可以省去GuestOS的开销,同时又能实现了资源和运行环境的隔离,在企业级系统里面会比较受欢迎。

CSDN:目前企业应用Container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明宇:大家知道,在Docker引起关注之前,Container在一些企业就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比如说一些搜索引擎公司。Docker最amazing的地方在于走出了Container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最关键的一步,Container技术本身并不新鲜,但是Docker诞生之前却从未得到如此的关注。

要说目前存在的困难,我觉得在于Container/Docker生态圈里支持企业级应用的工具和项目的还比较缺乏。

我们不妨类比一下OpenStack,OpenStack从诞生到今天走入众多企业和公有云背后的数据中心,项目数量从A版本的两个逐步增加到J版本的11个,这11个项目背后都有比较强大的公司在支持,说明这些项目确实有它代表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场景,换句话说,正是这些项目解决了一些企业愿意花钱的问题,从而为OpenStack赢得了今天的成功。不仅如此,在OpenStack之外,还有很多项目在围绕OpenStack展开,比如说著名的Fuel、Ceph,许多项目比如Puppet和Hadoop都有对于OpenStack的支持。

相比之下,Docker生态圈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要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是需要假以时日。其实一些OpenStack和其相关项目,可以拿来为Docker所用,借助OpenStack社区的技术积累,帮助Docker早日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CSDN:请谈谈你在这次大会上即将分享的话题?

李明宇:主要分享如何将OpenStack和Docker结合起来,利用OpenStack的技术积累,助力Docker实现企业级云计算系统,中间会演示两个例子:

使用Swift做Docker镜像的存储后端;
使用Heat实现Docker的Orchestration。

另外还会简要介绍其他OpenStack可以和Docker结合的地方,例如:基于Nova调度和管理Docker容器,是每次提到OpenStack和Docker结合都会提的一个点;使用Glance管理Docker镜像,利用Glance的RESTful API、成熟的缓存机制和多种后端支持,有效存储、管理和支持并发读取Docker镜像文件;基于Neutron设计与实现适用于Docker的SDN方案,作为此次大会上毛文波博士介绍的Docker互联互通方案的一个补充;如何使用OpenStack
Sahara做基于Docker的Hadoop快速部署,并进一步实现EDP(Elastic Data Processing)和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CSDN:哪些听众最应该了解这些话题?你所分享的主题可以帮助听众解决哪些问题?

李明宇:三类听众来到现场将会不虚此行:第一类,之前关注过OpenStack,现在希望了解OpenStack如何与Docker结合;第二类,对Docker比较关注,但对于使用Docker支持企业级系统存在疑问;第三类,认为Docker和OpenStack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或者说Docker在冲击OpenStack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