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C++ Primer 中文第五版推荐序

2014-06-09 14:59 183 查看

推荐序

  C++11标准公布之后,C++社群出现了久违的热情,有人甚至叫出“C++的复兴”。指望C++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样的地位显然是昧于大势的奢望,但是C++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打磨与起伏,其在工业界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在很多领域里已经是不可取代也没必要被取代的统治者。新标准的出现能够大大提升C++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赢得欢呼也是情理之中。在这种氛围之下,编译器实现的速度也令人惊喜。短短两年时间,从开源的GCC、LLVM到专有的VisualC++和Intel
C++,对于新标准的追踪之快,覆盖之全,与当年C++98标准颁布之后迟迟不能落地的窘境相比,可谓对比强烈。当年是热情的开发者反复敦促厂商实现完整标准而不得,为此沮丧无奈,那种心情,至今记忆犹新。时过境迁,今天是编译器实现远远冲在前面,开发者倒是大大地落在了后面。

  时至今日,能够基本了解C++11标准的程序员恐怕不多,而能够以新的C++风格开发实践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今天的C++开发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快速掌握新的C++风格和工具。

  而说到教授“正宗的”C++11编程风格,《C++Primer(第5版)》如同它之前的版本一样,扮演着法定教科书的角色。

  一种优秀的编程语言,一定要对于计算这件事情实现一个完整和自洽的抽象。十几年来编程语言领域的竞争,除却实现质量之外,基本上是在比拼抽象的设计。而C语言之所以四十年长盛不衰,根本在于它对于现代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最底层的高级抽象:凡是比它低的抽象都过于简陋,凡是比它高的抽象都可以用C语言构造出来。C++成功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因为它虽然试图提供一些高级的抽象机制,但是其根基与C在同一层面。正因为如此,每当你需要走下去直接与硬件对话时,C++成为C之外唯一有效率的选择。我的一个朋友在进行了多年的大型系统软件开发之后,不无感慨地说,C++最大的力量不在于其抽象,恰恰在于其不抽象。

  话虽然如此,但是C++之所以脱离C而存在,毕竟还是因为其强大的抽象能力。BjarneStroustrup曾经总结说,C++同时支持4种不同的编程风格:C风格、基于对象、面向对象和泛型。事实上,把微软的COM也算进来的话,还可以加上一种“基于组件”的风格。这么多的风格共存于一种语言,就是其强大抽象机制的证明。但是,在C++11以前,C++的抽象可以说存在若干缺陷,其中最严重的是缺少自动内存管理和对象级别的消息发送机制。今天看来,C++98只能说是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半成品,无论是从语言机制,还是标准库完备程度来说,可以说都存在明显的、不容忽略的缺陷。其直接后果,就是优雅性的缺失和效率的降低。我本人在十年前曾经与当时中国C++社群中不少杰出的人物交流探讨,试图从C++98中剪裁出一个小巧、优雅的、自成一体的子集,希望至少在日常编程中,能够在这个子集之内可以写出与当时的Java和C#同样干净明晰的代码。为此我们尝试了各种古怪的模板技巧,并且到处寻找有启发的代码和经验来构造这个语言子集,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令人非常失望。后来我在我的博客中发表过好几篇文章,探讨所谓的C++风格问题,其实就是说,C++不支持简洁明快的面向对象风格,大家还不如回到基于对象甚至C语言的风格,最多加点模板,省一点代码量。非要面向对象的话,就必须依赖像Qt或者MFC那样的基础设施才可以。

  C++11出来之后,增强的语言机制和大为完善的标准库,为C++语言的编程风格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能够纯熟地运用C++11的新特征、新机制,那么就能够形成一种简洁优雅的C++编程风格,以比从前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进行软件开发。对于这种新的风格,我认为“直觉、自然”是最佳的描述。也就是说,解决任何问题不必拘泥于什么笼盖一切的编程思想,也不再沉溺于各种古怪的模板技巧中无法自拔,而是能够根据那个问题本身采用最自然、最符合直觉的方式。C++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比如容器、算法、作为概念抽象的对象等,很大程度上这套思维方式确实是合乎直觉的。只有到了C++11这一代,C++语言的高级抽象才基本完备,这样一种风格才可能真正落实。因此可以说C++11对于C++98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级,而是一次本质的跃升。

  学习新的C++风格,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便对于以前已经精通C++的人来说,熟练掌握rvaluereference、move语义,了解unique_ptr、shared_ptr和weak_ptr的完整用法,明智地使用function/bind和lambda机制,学习C++Concurrency的新技术,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这件事情更不简单。

  本书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提高者,都是最经典的教科全书。一直以来,它的特点就是完整而详细,基本上关于语言本身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得到解决。而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其完全基于新的编程风格编写,所有的例子和讲解都遵循C++11标准所体现出来的思路和风格进行,如果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和练习,那么就能“一次到位”地掌握C++11,尽管可能会比较慢。有经验的C++开发者阅读这本书当然不用从头到尾,选择自己关心的内容学习C++11的新特性就可以,是快速升级自身能力的捷径。

  差不多十年前,我提出一个观点,每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只需要读四五本书就够了。以前的C++是个例外,因为语言设计有缺陷,所以要读很多书才知道如何绕过缺陷。现在的C++11完全可以了,大家读四五本书就可以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恰恰是语言进步的体现。

  本书是这四五本中的一本,而且是“教程+参考书”,扛梁之作,初学者的不二法门。另一本是《C++标准程序库(第2版)》,对于C++熟手来说更为快捷。ScottMeyers的Effective C++永远是学习C++者必读的,只不过这本书的第4版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AnthonyWilliams的C++ Concurrency inAction是学习用标准C++开发并发程序的最佳选择。国内的作品,我则高度推荐陈硕的《Linux多线程服务端编程》。这本书的名字赶跑了不少潜在的读者,所以我要特别说明一下。这本书是C++开发的高水平作品,与其说是教你怎么用C++写服务端开发,不如说是教你如何以服务端开发为例子提升C++开发水平。前面几本书都是谈标准C++自己的事情,碰到像iostream这样失败的标准组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介绍。而这本书是接地气的实践结晶,告诉你面对具体问题时应怎样权衡,C++里什么好用,什么不好用,为什么,等等。

  今天的C++学习者是非常幸运的,可以在C++11这个基础上大步向前,不必再因为那些语言的缺陷和过度的技巧而烦恼。大家静下心来认真读几本书,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

  孟岩

  2013年8月 北京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