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互联网“宝宝”收益破5% 银行们的反击时机来了吗?

2014-05-07 18:08 211 查看

笔者按:神话,在于其不可击破的特性,一旦戳破神话鼓鼓的外衣,所谓的神话其实不过光鲜亮丽点,并没传言那么玄乎。就如同“宝宝”们掀起的互联网金融神话,被充当那根针的——银行所戳破。据公开信息显示,曾经风靡一时的余额宝近期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逼近5%的重要关口。而其他“宝宝”们有的更不堪,甚至已经跌破该关口。其中“中枪”的就有深入人心的微信理财通。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有多种。除了这众多原因,银行趁火打劫的“伤口撒盐”行动更是让“宝宝”们痛彻骨髓。于此对应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近来凭借“超6、破7”的收益率水平再度占据了上风,尝试着重新夺回短期理财市场的主动权。一场“宝宝”们神话的破灭序幕似乎由此被拉开。多网民开始有了顾虑,将目光投向除互联网金融以外的传统理财产品。近期显露出疲态的“宝宝”们,备受银行业的趁势反扑。5%:“宝宝”们被扼住咽喉,银行如鱼得水5%,一个微小的数字,看似不起眼,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能够决定多家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之所以对5%熟悉,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起者余额宝当初在发布时,就以“超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10倍,年收益率在5%以上”为宣传口号去吸引人。可以说,5%正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生命线。一旦收益率跌破5%,就意味着互联网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对用户将没有太大吸引力。而据最新数据显示,5月4日互联网理财产品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余额宝为5.0290%,堪堪在5%关口之上。而微信理财通惨遭“蹂躏”,5月3日失守5%关口,跌至4.922%。收益率最高的则是掌柜钱包,也仅仅为5.718%……从最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来看,“宝宝”们整体的收益水平一直处于下跌状态,不仅让人对其“神话属性”产生忧虑。“宝宝”们的咽喉被扼住,快要不能呼吸。 反观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向以来都稳定在5%以上。在被互联网理财产品以高收益率打压一段时间后,随着其收益率降低,银行终于能够展开反击。即使收益率并不是用户选择理财产品的绝对因素,但起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银行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理财产品稳定的收益率,去抗衡犹如过山车一般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宝宝”们神话易被戳破,与银行对抗似以卵击石要知道,余额宝刚开始上线时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6.343%,甚至在春节前一度破7%,种种类似传说之举,让互联网理财产品成为神话。但可惜的是,这个神话却非常容易被戳破。虽然各个“宝宝”都背靠互联网巨头企业,资金雄厚,但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相比银行来说,不断在资金还是资源上,都相差甚远,不能完全支撑起庞大规模的理财产品。而银行则完全没有顾虑,自身地位的超然性和雄厚的实力,决定了其理财产品的稳定。在渠道上,“宝宝”们无疑占据优势。它们背靠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最擅长各种花哨的营销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银行依然是依靠传统的线下柜台、线上官网进行理财产品销售,很多较好的理财产品并不被广大用户所熟知。但问题是,一旦银行在营销上发力,凭借其遍布全国的线下据点和技术雄厚的官网,“宝宝”们或将一触即溃。一旦在渠道、营销上的优势丧失殆尽,“宝宝”们只能俯首称臣。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呈现低迷,很多都处于下跌状态,停止增长。期真正原因或许是很多互联网企业限于实力不足,仍处于观望状态。大环境上,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与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受近期银行资金面宽松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也随之调整,收益率不可能永远保持在高位不跌。在内部环境上,“宝宝”过多,竞争逐步加剧,用户分流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益率下滑。在主观上,用户对收益率最为敏感,一旦某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出现下滑苗头,就会“携款出逃”,这加剧了资金流失的速度,影响理财产品的稳定性。 此外,多数用户还是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有所怀疑。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泄露、资金被盗等事件加剧了用户的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信息,导致整个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总的来看,“宝宝”们的神话或许将只是一颗流星,银行的反击不是目前尚显稚嫩的“宝宝”们所能承受的。银行偷着乐 开始猛烈反击 当互联网理财产品最拿手的“高收益”不复存在,当用户重新审视资金安全度的问题,占据优势的传统银行开始展开猛烈反击。据统计,2014年4月30日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6%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有36款,有的甚至高达7%以上。4月21日—4月27日共有1056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到期收益率为5.33%。极高的收益率开始打压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终于开始占据上风。而且二者的安全级别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也是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的一个重点评判标准。虽然银行也不断爆出资金被盗事件,但在用户的传统观念中,银行的安全性是远远高于互联网企业的。当二者的收益率相差不大,甚至银行还略占上风时,用户会如何选择也就一清二楚。 不过在反击的过程中,银行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理财产品提取和支付都比较困难、与流行的互联网挂钩较少……这些都是银行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果银行能够不自傲,将互联网理财产品当做一个平等的对手,并充满竞争意识,那互联网理财产品岂是对手?各有所长 未来争斗连连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从此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一统江湖,而互联网理财产品再无出头之日?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二者有着各自的长处,同时也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资金用途。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目前收益不算低,安全也有保障,但设置了诸多准入门槛。比如截至5月8日停止募集的浦发银行“私银专属理财产品2014年第30期尊享盈添利计划”,回报达到7%,但期限为731天,且认购门槛为30万元;比如苏州银行一款名为“金石榴嘉盈”2014年4月第3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64天,起点金额10万元,预计年化收益率达7.50%……银行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准入门槛很高。既对金额有所限制,也对期限有所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散户的进入,并不适合大众投资理财群体。甚至可以这样说,拥有这么多资金的用户,完全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能够获得更高收益的行业内。互联网理财产品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准入门槛颇低,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任意金额的理财产品。而且虽然收益率在不断降低,但始终还是处于水平线以上,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灵活性更高。比如余额宝强大的流动性和全方位的应用场景,就是银行理财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互联网和银行理财产品各有长处,也各有弊端。未来二者之间的争斗,也将继续延续下去。但总体来看,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破5%之后,银行已经处于反击的最佳时机。未来的争斗,或许银行将占据上风。一旦银行不再是一副“老大哥”的面貌,而是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出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好日子或许就会到头了……(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