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总理如何破解中国最大民生难题?

2014-03-14 14:48 573 查看
    据人民网的调查,社会保障连续四年成为群众最关注的民生话题。

    3月13日上午,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后,总理记者见面会在平稳顺畅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耐人寻味的是,社会保障再度成为整个问答的收官之作。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社保新政有哪些的问题时,这样强调: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其中前两点明确的是政府的责任,而最后一点则寄希望深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各种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贫富分化、阶层固化逐步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和弱势人群的对立加剧,成为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温床。

    关键原因是在GDP单一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各级政府主要投入集中到发展板块,不仅导致社会矛盾集聚,还直接制约了内需的全面启动。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住房投资热度空前的地区,背后一个重要诱因是:由于社会保障的缺失,教育、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成为制约广大公众花钱的主要诱因,最终危及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基础。

    比如中国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目前超过一个亿,而由于养老体系不完善以及双轨制等体制瓶颈,导致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两亿老人中相当一批身陷老无所依的困顿。

    即使这些年中央财政向民生财政快速倾斜,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完善社会体系,但总体上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执行不同步甚至不到位,与百姓内在需求有相当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尤其是提升整体覆盖面,适度提高社保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从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公务员等体制内从业者外,其余人群多秉承效率优先的原则,收入水平根据自身贡献能力由市场自主确定,政府不宜过度干预;但为了平抑社会贫富差距,捍卫人权,政府通过财税调节,进行二次分配,主要是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国家福利,凸显公平正义。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欠账巨大,导致在一些地区社保基本缺失,无法兜底。因此,如何进一步调整传统政绩观,完善相关的监管问责制度,为社会安全网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中消弭制度壁垒,建立健全,都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严峻课题。

    但由于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增长的任务很重,破解社保难题,决策层采取了科学务实的态度。

    “保基本、兜底线”一方面表明了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安全网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单靠政府的投入去快速提升全民社会福利水平是不现实的。

    习总书记曾意味深长地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这意味着,要想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好的社会保障,除了强化政府的基本保障职责,尚需要每个中国人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奋斗,创造财富,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夯实基础。

    李克强总理关于社保工作的第三点要求“促公平”便成了重中之重。“我们保基本、兜底线,还是要为了解除人民群众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还是要采取措施,尤其在一些领域要有更有效的办法,让就业、求职机会公平,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要注重起点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要继续增加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今年要增加10%以上”。

    李总理意味深长地总结道:政府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这成为他本次两会在正式场合说的最后一句话。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简政放权、回归市场”构成了政府自我革命的主旋律——大力降低创业门槛,一年缩减416项审批权、今年再减200项,推动依法行政,倡导节俭之风,发动空前反腐风暴,完善法治,厘清政府、市场、社会边界,都在努力为中国人公平创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也在向上升通道逼仄的普通人宣布着拼爹时代必将随着改革的进程走向终结。

    这昭示了一种新公平正义观——政府完善社保时不我待,但这样的完善只是起点,目的是为了激励国民努力奋斗——从同样的起点出发,享受着同样的国民待遇,为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完成这项任务,比完善社会保障要更加艰难,也更加急迫。毕竟,拼爹一族背后站着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不会那么轻易被当成骨头啃掉。一些人在呼吁为自己涨工资——全然不顾自己拥有着二次分配带来的最多实惠——不掏钱的养老、医疗都在全社会笑傲江湖。

    请继续给力,中国的改革者。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