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9个offer,12家公司,35场面试,从微软到谷歌,一个应届计算机毕业生的2012求职之路

2014-01-03 17:13 531 查看
,工场的面试时间非常短,只有25分钟:一个自我介绍,两个无需写代码的题目。有点拼人品,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考察全面。复选面试大多是电面,比较简单,算法题目说下思路就可以。顺便推荐下友盟,感觉这些子公司里面这家的发展潜力最大。

腾讯(1轮面试)

腾讯的应届生面试的组成我不太清楚,因为1轮就GG了。

腾讯的面试也让人很火大,面试官直接拿一个laptop在那里给你放ppt,一个slide一个题目,答完下一个slide,结果是我说的口干舌燥面试官还没说两句话。题目五花八门,从简历到智力题再到为人处事,印象里答了不下七八道题目,累的一逼还没通过,尼玛。

不过腾讯的面试中见到很多PLMM,目测有很多非技术岗。

人人(2轮面试+2轮终面)

人人的应届生面试一般是2轮面试+1轮终面,由于我的笔试和面试发挥不错,因此又得到了一个加面的机会,拿到了人人special offer,待遇非常给力。

人人的一面面试官非常nice,我当时迟到了30分钟,由于没吃饭因此直接蹭了几个面包,一边吃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写代码。由于一面主要考察纸上代码,这个是我的强项,因此很轻松的通过了。二面相对杂一些,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多线程等都有涉及,不过问的都不深,也比较容易。

终面第一面由自我介绍+读过的书+写一段代码组成,正好刚刚读过Sicence of programming,于是就海侃了一顿程序正确性证明的东西,并用这个证明了下自己的代码的正确性,目测效果还不错。

终面第二面是一个大manager面试,这一轮主要是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等其它非技术问题,聊的也比较顺利,然后他直接告诉我我拿到了special offer。

人民搜索(2轮面试+1轮终面)

人民搜索的应届生面试由1轮算法面+1轮设计面+1轮终面组成,每一轮面试都是45分钟,时间控制很严。

和其它公司的面试不同,人搜的算法面试没有自我介绍环节,直接就是搞算法题目,至少要做两道(难度一般,肯定会有一道动态规划),并在纸上写出完整的代码。由于缺乏沟通,这轮面试略感生硬,不过还是比较顺利的通过了。

设计面试多了一些沟通环节,接下来大部分时间会讨论一个系统的设计,你需要给出这个系统的架构,接下来面试官会不断的追问如何改进该系统以应对大用户量大数据量等极端情况。我这方面的知识不多,只会很土鳖的hash+cache,磕磕绊绊的把这轮过去了。

终面面试官是一个前google工程师,正巧当时我在google面了好几轮,比较了解google面试的套路,因此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总之,人民搜索的待遇比较给力,而且能搞定户口,如果想在北京长待而且视户口很重,那么人搜值得一试。

8,外企

国外的IT公司一共去了4家,拿到3个offer,面试16场。

微软(2轮面试+1轮终面)

微软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印象里以前应届生招几十人,现在一个STC(互联网工程院)就能招二百余人,因此面试难度也有所下降,面试轮数由以前的5轮左右下降到现在的3轮左右。

这里多提一句,很多人把微软和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划等号,甚至有人认为进了微软就等于进了MSRA,其实微软有很多部门,包括STC、STB、MOD等部门,MSRA只是其中一个研究性质很浓的部门。不过MSRA要求极高,和其它部门不同,一般MSRA的FTE只招博士,很少招硕士,招聘需要进行七轮甚至以上的严格面试,难度丝毫不亚于谷歌。而MSRA的实习生则容易很多,名校学生一般有内部推荐就可以搞定。

我之前在微软进行过实习,因此直接参加了实习生转正面试,三轮面试分别由SDET,SDE和一名高级部门经理进行面试,面试的流程可以参考我之前提到的常规面试流程。与国内IT公司不同,微软不会问语言细节或是OS细节之类的人品问题(就是那种上网搜一下就明白的题目,C++的虚函数实现机制是此类非常典型的人品题),而会集中在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上,其中应届生面试又以纸上代码最为严格,即使到了终面依然会有纸上代码编写环节,尽管不会考察特别复杂的算法,但对细节要求的非常严格。好在我之前有微软几位SDE的指导,纸上代码功夫还是不错的,并且实习期间获得了不错的review,因此比较顺利的通过了微软实习转正面试。

微策略(2轮面试)

微策略是一家进入中国没多久的外企,规模不大,工作内容主要是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面试一般由四轮到六轮面试组成。我比较悲催的直接挂在第二轮面试。

微策略是我面试的外企中唯一全程使用英语面试的公司,面试官给人的感觉是很smart,但不nice,具体原因我后面说。

第一轮面试主要问了些面向对象相关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智力题目,我有一道题目(高楼扔鸡蛋)没有说清楚,尽管答案是正确的,但我的推导思路比较繁琐,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面试官进行沟通。事后回想下面试官还是很nice的,主要还是自己平时想问题浅尝辄止,才会败在这道题上。

第二轮面试就让我感到不爽了,我在自我介绍时直接被面试官打断,以至于自己的亮点经历说都说不出来,而且在后续的编程环节中,面试官拒绝和我进行交流,我写完了题目他又说这个和他要求的不太一样,当时我心里就开始暗骂wtf了。估计是前一轮被评为weak hire以至于这一轮的面试就是走走形式吧。

雅虎(3轮面试+1轮终面)

雅虎的面试分为3轮技术面和1轮终面,在同一天完成。尽管雅虎公司一直给我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经常有传言雅虎可能会被收购),但雅虎公司的员工给我感觉都很nice且很smart,而且比微软的员工要有活力许多。

三轮技术面试有两轮是典型的技术面,自我介绍+技术提问,由于我在简历上提到“阅读了120本以上的计算机经典书籍”,因此被问到了“看过最经典的计算机书”这样的问题,我拿Brian Kernighan和Rob Pike的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吹了一阵,算法题目相对微软要难一些,除了动态规划,也涉及到了后缀数组等不太常见的数据结构,还好之前有所准备,所以回答的还不错。

终面的面试官是一名移动部门的老大,问了一些数据结构设计和职业规划的问题,并用英文进行了一小段交流,由于这些问题准备的很充分,因此跟他聊的比较high,终面也很顺利的通过了。

Google(7轮面试)

Google的面试轮数不定,如果表现良好,4轮面试就可以拿到offer,但如果有某轮面试表现一般,可能会进行加面来进行确认面试者是否合格,拿我自己来说,进行了7轮面试(据说有进行到10轮以上的,不过无法确认可信性)。Google是典型的工程师文化工程师面试,没有终面这个说法,每个面试官都有一票否决权,加上每个面试官考察的点都不一样,因此Google面试是我经历过的难度最高的面试。

其实Google的面试我本来没抱多大希望,因为Google一直给我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因此面试时也很放松,这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反而让我发挥的不错,一步一步走到最后,并拿到offer。

Google的面试每一轮大约45分钟,时间卡的比较严格。面试题目肯定会包含算法和程序设计(一般体现为纸上代码),同时包含其它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经历了策略题(设计一种策略从而在某个游戏中达到优胜)、数据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白盒/黑盒测试、项目介绍等五花八门的题目,题目的类型视面试官的类型而定:学术型的面试官(比如说名校PHD)问的题目偏重算法,工程型的面试官(大多是社招的Googler)问的题目偏重项目经历。面试题目并不像网上传说的那么困难,但是面试官会抛出很多Probing question,让你给出一个optimal
solution,这着实让我拙计了几次,不过即便一时间想不到最优解也不要紧,一边保持和面试官的交流一边试探各种可能的思路,这里再次推荐下Polya的How to solve it。

由于面试轮数很多,因此这里就不依次说每轮面试的细节,可以参考下面的Google面试经历链接。

http://blog.yxwang.me/2012/12/job-hunting-in-usa-1/

<a href="http://www.kuqin.com/job/20120810/324299.html" "="" style="color: rgb(68, 68, 68);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style: none;">《面试体验:Google 篇》

9,总结

笔试难度:微策略>人搜>人人>雅虎>搜狗>创新工场>腾讯

面试难度:Google>雅虎>人搜>微策略>微软>人人>百度>腾讯=搜狗=创新工场

待遇:Google>人人>人搜>雅虎>微软>百度>创新工场旗下子公司

毫不犹豫的选择了Google,尽管我自己是.Net流,天天折腾VS和C#,linux和unix啥的都没碰过,但就前景来看,不得不承认Google比微软强太多了。

老实说我自己进Google感觉像做梦,毕竟不是搞ACM的,大学成绩一般,什么奖学金都没拿过。

但回想一下,这也不全是靠运气:从07年(那时我大三,一行代码没写过)挂科开始,决心开始搞计算机这行,编写自己的第一行靠谱代码,独立完成第一个编程作业,阅读书籍,不懂的就来D版询问各路大神(这里谢过FloridDong,UGLee等大神),然后一边实习一边读书学习,花了半年考研考到帝都,在考研结束的那段时间(四个月假期)精读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等基础经典书籍,补习自己的基础。到帝都之后,在一场即兴技术口译之后,获得去微软实习的机会,然后在实习中学习编译器知识,创作了自己的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加入朋友的创业团队并合作完成了AppStore
TOP1的应用,离开团队独立搞定Windows Phone 7上最火的拨号应用、阅读应用和AV应用并在移动互联网中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通宵一周完成毕业小论文发表并推荐到核心期刊,为了求职写了三本纸上代码,阅读the Science of programming学会如何证明自己代码的正确性,100%的简历通过率+100%的笔试通过率,最后进入Google。

现在回想,感慨万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