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IOS开发

中国为什么没有苹果、微软?

2013-07-10 13:34 417 查看
中国为什么没有苹果、微软?伟大企业为什么总是不能产生在中国?不仅民间对此有诸多讨论,许多为支持招商与“创新”下足了血本的官员也很疑惑。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只需看看打车软件在中国的遭遇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一款深受的哥和消费者欢迎的软件,一个富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互联网创新,却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几乎要被权力“赶尽杀绝”。
  先是上海、武汉在4月初紧急叫停打车软件,后是深圳以“影响监管”为名彻底封杀,甚至要对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进行处罚,如此监管让人不寒而栗。现在,北京出台《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并从7月1日开始实施,管理细则貌似要让打车软件合法,可诸多限制之下的合法,却更像是釜底抽薪——必须先备案获得主管部门的许可,必须与电召平台合作,不得推送广告,几乎让打车软件失去了想像力。
  本来,打车软件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状态,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最终将产生一批优秀企业。可现在被强制要求接入电召平台,成为电召平台的附属,乘客与司机面对面的交易被强行插入一个中介,而且中介比最终用户具有更大的商业权力,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否有悖市场规律?是否属于变相的行政许可?不允许打车软件嵌入广告就更没有道理了,打车软件运营商不是公益组织,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有自己的商业利益,到底是哪条法律规定他们不得通过广告业务盈利呢?
  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从根本上遏制行政审批边减边增问题,严格事中事后监管,管住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此后,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百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并一再强调地方也要减少行政审批,不得“明放暗不放”。
  遗憾的是,一旦创新与公权力的利益产生纠葛,公权力就马上会变得肆无忌惮,中央的要求也好,市场规律也罢,都阻止不了他们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扼杀创新,这或许是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伟大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国家对待创新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活力。美国为什么能成为最具有创新活力的国家?就在国内一些监管部门忙于封杀打车软件时,美国雅虎公司却宣布用3000万美元收购一个17岁少年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这就是对待创新的差别。
  美国之所以有硅谷,之所以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等创新企业不断出现,靠的不是政府规划了多少产业园,补贴了多少房租和研发经费,而是得益于完善的知识产权和投资保护法律,得益于对市场和创新的尊重。而中国的创新只能寻找公权力永远不会到的缝隙,才有机会做大做强,可做大了,谁又能保证公权力不会涉足呢?
  强制收编打车软件,或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却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创新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解答了“乔布斯之问”——为什么中国只能组装iphone,却不能产生苹果这样伟大的企业。
  与其摆弄花架子,乱花纳税人的钱,发些不明不白的政府补贴,不如尊重市场,尊重创新,尊重消费者,这才是最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IOS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