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为了防止数据库崩溃使数据丢失的解决方案

2013-05-28 12:55 399 查看
基础知识
数据库日志的分类
1.二进制日志
2.错误日志
3.一般查询日志
4.中继日志
5.慢查询日志
二进制日志的格式:
statement:基于语句
row:基于行
mixed:混合方式
mysql的隔离级别:
readuncommitted:读未提交
readcommitted:读提交
repeatableread:可重读
serializable:可串行
二进制日志,默认放在数据库,名称为mysql-bin.xxxxx,当日志文件达到上限时,会不停的滚动,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刷新日志
mysql>flush logs;
查看当前正在使用的二进制日志
mysql>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二进制日志的内容
mysql>show binarylogs;
二进制日志的用途:
二进制日志可以用来做即时点还原,因为里面记录了此前可以改变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这样,若数据库损坏,可以用二进制日志文件重新执行一遍
mysql的复制
A服务器把可能改变数据改变的操作,保存于二进制日志文件,A服务器把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内容的事件随时通过本地服务器发送到B服务器,B服务器把事件保存至中继日志,通过读取中继日志的事件在B服务器执行操作,结果保存于数据库,同时会产生二进制日志,mysql的复制,这个流程就是mysql的复制,其中的A服务器就是主服务器,B服务器就称之为从服务器
主从服务器数据的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因为从服务器的数据是从主服务器复制得到,所以从服务器的数据会比主服务器得到数据的速度要慢,从种种角度来讲从服务器比主服务器慢,所以主从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方式是异步传输
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只要主服务器本地执行成功,就宣告执行成功,不管从服务器是否收到数据
半同步传输:对于主服务器来讲,只要最近一台的节点传输成功,就宣告成功
规定主从服务器的读写操作
从服务器是不允许写操作的,因为若从服务器写入数据,而又不能同步到主服务器,会导致主从服务器数据的不一致,会造成数据库崩溃,所以对于非主服务器的服务器都不允许写操作,就导致了主服务器允许读写操作,而从服务器只能允许读操作

从服务器有必要有二进制日志文件吗?
答案是:有,虽说从服务器无非就是同步主服务器的数据而已,多了二进制日志文件反而会降低存储速度,但是这个从服务器可以是别的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可称为多级日志,中继日志是不能拿来发给别人的,所以就有了二进制日志存在的必要啦......那么为什么要用多级复制呢?如果主服务器忽然宕机,可以让这个从服务器做些简单修复,成为主服务器,这同时也就达到了服务器的高可用
复制数据的特点:(1)辅助实现备份。(2)高可用。(3)异地容灾

读写分离:
若规定各个服务器的操作,会出现负载不均衡现象,所以就在mysql服务器的前端出现了代理服务器,若是读操作,就发送至从服务器,若是写操作,就发送至主服务器。由于读操作较多与写操作。所以在众多可读的从服务器前端增加调度器,同时对主服务器、调度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做高可用.
mysql缓存服务器的好处:
若每次操作都到服务器上执行时,会发现速度很慢,所以建立共享式缓存(memcache),若下次访问memcache,若有所要查询的结果,就把结果返回至客户端,减少传输时间.

主从架构中,不使用mysql代理服务器,怎么实现数据同步?
使用双主模型,两个服务器都可以读写操作,A服务器的写操作的结果存储到二进制日志文件,将二进制日志文件发送至B服务器,存放于B服务器的中继日志,进行各种操作,保存二进制日志。B服务器执行各种操作,保存于二进制日志,传送至A服务器,保存于中继日志,执行各种操作,保存于二进制日志,但这样就称为了死循环,所以给各个服务器赋予server id,根据不同的server id来识别哪些内容是本地日志,同时对本地日志不进行操作,只操作非本地的日志,就完成了数据的同步
配置mysql复制的基本步骤

1. master
1.启用二进制日志
log-bin=master-bin
log-bin-index=master-bin.index
2.选择一个惟一server-id
serve r- id={0-2^32}
3.增加表空间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4.创建具有复制权限的用户(require ssl)
mysql>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username'@'172.16.%.%'identified by 'password';
mysql> flush privileges;
2.slave
1.启用中继日志
relay-log=realy-log
relay-log.index=relay-log.index
(不需要时关闭二进制日志)
2.选择一个惟一的server-id
server-id={0-2^32}
3.增加表空间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4.连接至主服务器,并开始复制数据(启动复制线程io_thread,sql_thread)
mysql> start slave ;

实例:
1.首先修改主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如下图
log-bin=master-bin
log-bin-index=master-bin.index
serve r- id=1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2.在主服务器上创建用户



3.修改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同时连接柱服务器
# vim/etc/my.cnf
relay-log=realy-log
relay-log.index=relay-log.index
serve r- id=11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4.启动从服务器,查看线程时候启动



证明从服务器已经连接主服务器啦
5.在主服务器上创建数据库,看从服务器上是否可以查找到



查看从服务器



6.因为从服务器只能进行读操作,所以在从服务器上做一下修改
先查看从服务器上是否为只读



# vim/etc/my.cnf
read_only = ON
重启服务器,就可以啦,

*注:这里重启服务后,查看两个线程都是启动的,但这一次没有提供账号、密码啊,怎么可以自动识别啊?
很简单,切换到/mydata/data目录下,有一个文件名称为master.info,进行查看一下



实现主从服务器的半同步数据传输
现在主服务器上安装模块



在从服务器上也安装模块



重启服务,这样就可以实现主从服务器半同步复制啦!

本文出自 “linux”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weihong.blog.51cto.com/6655355/1211895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