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互联网预言帝KK:关于隐私和个性化的PK

2013-03-18 16:50 141 查看
央视315晚会所引爆的“Cookie凶猛”话题,是个好事:第一,向广大小白级网民又普及了一个互联网专业词汇,上一次还是“Robots协议”。第二,向广大企业级用户普及了一下精准营销的概念,这对央视这类传统媒体很难说是好是坏。第三,对隐私保护关注再掀热潮,会促进隐私保护的规范化。

对Cookie的解读已经很多,很专业级了,但是,别神话Cookie,别妖魔化Cookie,当然也别太美化Cookie。

跟《打造Facebook》的作者王淮聊起Cookie,它就是一种工具。不应该打压这种工具,而是应该打压利用这种工具的恶意行为。

什么是恶意行为?就是这些数据信息本身直接对应到用户现实中的身份信息时。打比方,你会对一个服装定制商能够记得你的三围而惊叹其用户体验很高明;但是,当你走在大街上,被人公开叫出名字,甚至报出三围,你绝对会感到侵犯隐私甚至想大打出手。

关键是,在汹涌而来的大数据时代,如何看待个人隐私与个性化服务的冲突?个人隐私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去年的4月份,我曾经主持互联网预言帝、《失控》作者KK和马化腾的一次对话,就问起KK这个问题。

KK的回答是:“我希望观众能够把我当成一个个性化的个体,公司发出的产品也希望把我当成是一个个体,我希望我的政府把我当成一个个体。我如果希望大家都把我当成个性化的个体的话,我必须在大家面前剖析我自己,我想要这种个性化服务就必须要有一些透明度。如果我希望这种个性化服务最大化的话,我就要有最大化的透明度。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也可以来决定,我不想告诉任何人关于我的一些隐私的东西,我肯定就不能期望别人把我当成一个个性化的个体来看,这也是个性化和透明度之间的小的矛盾。”

KK的态度很乐观,这种乐观源于他相信互联网社会学,开放者赢,中央控制者输。自底向上和去中心化的结构才是未来,换句话说,广大的用户和网民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纠错机制,就像蜂巢哲学。

当然,马化腾没有这么乐观,“这引发一个问题,个性化需求人人都需要,都希望进到一个商店或者进一个餐厅,店家认得出是你,叫得出你的名字。但是,他不希望说在街上突然有人也能叫出他的名字,可能结果是一样,但是这个形式是很重要的。如果规则一开始很清晰,你要参与这个服务会得到什么,但是你要清楚你也会让别人了解到你更多情况。”

“Cookie凶猛”之争的背后,其实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理念交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