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编程英雄出少年--学编程趁年轻,时不待我,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成功与成名在等待着你们

2013-01-25 23:40 295 查看
第一篇 盖茨老照片:13岁走上编程之路

 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所以它能够成为一个天才(笔者注所谓天才早学非常重要),不到20岁便写出BASIC语言,并预言他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2年登上富布斯榜首的位置,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

  近日放出了比尔·盖茨早年的一些照片,感觉挺有意思,大家也一起来看看哦。

  1、年轻的CEO:比尔。盖茨,1982年大约27岁,在微软办公室。当时谁能想到这个毛头小子竟然成就了如今的霸业?



2、创业的合作者:盖茨在看着他的朋友,也就是将来微软的共同创建者Paul Allen。这是1968年,Allen正在Lakeside学校(湖滨中学)敲击电传终端机。当时,盖茨13岁。以前一直以为Allen与盖茨年龄相仿,终于看到差距了。



3 1973年Lakeside的高中毕业典礼。



第二篇 中学学编程 坐拥上亿Facebook CEO还在写代码---生命不息,编程不止

Mark Zuckerberg 1984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犹太医生家庭。中学时除了酷爱古典文学(他能大段背诵荷马史诗)之外,还喜爱编程,作品包括为父亲编写的一个办公通信工具,一个名为Risk的游戏,一个称为Synapse的音乐播放插件,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用户的习惯(类似豆瓣电台?)微软和AOL都想收购Synapse并邀请这名中学生加盟,但是被他拒绝了。据说,他没有去赴微软高层的约会,因为时间太早了,起不来床。

无疑问,Facebook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之一。访问量超过Google,访问时间更让其他网站难以望其项背。最近,它的未上市股票交易价报收50美元,公司总市值达到约225亿美元。当然,早在2007年10月,微软就花2.40亿美元才购买了Facebook 1.6%的股份,这还是和Google争来的。





这种情况下,公司那些出身技术人员的高层应该早就日理万机,远离代码了吧。其实不然。技术博客TechCrunch的编辑Michael Arrington发现,Facebook创始人兼CEO Mark Zuckerberg这几天还在写代码!

  


  他发了一条状态更新,说自己刚刚check in了一些f8的代码和单元测试。



  有人问,那是什么代码啊?

  他很快回答:得等f8出来自己看了。

  可是,f8是什么呢?Facebook的新版本?

  讲述该公司早期历史的《Inside Facebook》一书中曾经写到,Facebook的办公桌是共享的,Zuckerberg有时候到公司,发现没地儿坐,就把鞋甩了,趴在地毯上,在自己的小苹果笔记本上输入代码。毕竟,他1984年出生,今年才26岁。

  Michael Arrington在博文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知道盖茨在微软成立五年多之后有没有还在写代码呢?

  

第三篇 17岁天才少年7天学会编程 进入TechStars创业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互联网营销专家赛斯·高汀(Seth Godin)的儿子,年仅17岁的亚历克斯·高汀(Alex Godin)从小就充满了创意的天赋,今年他只花了7天便学会了编程,并且在暑假还进入了TechStars创业加速器,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 于周二对小高汀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以下是报道原文:

  对于大多数马上升高三的高中生而言,暑假的活动无非是参加夏令营或者参观自己心仪的大学。而互联网营销专家赛斯·高汀(Seth Godin)的儿子,年仅17岁的亚历克斯·高汀(Alex Godin)则在今年暑假进入了位于纽约的TechStars创业加速器,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TechStars一般只会从申请者创业者中挑选出最有潜力的1.2%进行支持,但是小高汀可不是普通的年轻人。

  高汀在去年暑假独自前往印度旅行,仅仅是因为他想拍摄一部纪录片。秋天他又有幸参与了一场Hackathon(创意研讨会)。今年他仅花了7天时间便通过自学学会了编程,他表示:“我已经学会如何使用HTML和CSS(本博客作者注,现在任何愿意学习的人可以只花几个小时学会),但是还没有独立编写出一个动态的网站。”

  在与几位有使用开源Web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经验的朋友以及一位设计师的共同合作下,高汀在仅有1周多的寒假中开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应用程序。他对这一成就表示:“这段经历为我设计出下一款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肯定不是全世界最棒的程序员,我现在连边都沾不上。”高汀在纽约科技大会(New York Tech Meetup)上正式推出了自己开发出的这款已经可以流畅运行的应用程序。之后,他与另外一些朋友联合创立了一家新公司,取名为Dispatch。

  目前高汀身兼两职,一方面他继续在波士顿的开源软件设计开发公司ThoughBot做实习生,另外一方面他还在为即将在纽约举行的TechStars“演示日”(Demo Day)进行着紧张地准备工作。他的家住在纽约,但是需要经常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往返奔波。他把周末的时间都贡献给了自己的初创企业Dispatch。

  早在14岁的时候,高汀就开展起了自己的DJ业务,但是他表示自己一直对科技充满了兴趣。高汀这样描述自己:“我一直都是热爱互联网的那个书呆子。我特别喜欢去编辑维基百科上的信息。”今年早些时候他在纽约选定了一处联合办公室进行学习和工作。他表示:“在那里我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纽约的众多初创公司中去,我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人,如果没有他们帮助的话,我是很难单靠自己学会各种代码的。”

  尽管目前的工作将会和他的高中开学后第一个月里的课程冲突,但是这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仍然决定将自己重心放在TechStars里的工作上。虽然高汀的科技事业已经开始蒸蒸日上,不过他还是打算继续进入大学深造。不过高汀也表示,进大学是没必要读满4年的。

  高汀表示:“我觉得申请入读大学以及刚刚进入大学这两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我认为在大学中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人并和他们建立起联系,同时大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非常出色的启动平台。不过我觉得大学里的课程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因此最终到底是否要从大学毕业并不是关键。但是进入大学这一环节还是不可或缺的。我还是会先去申请入读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再见机行事。”

新浪科技消息

第四篇 新加坡九岁电脑小奇才 为iPhone写程序

透新加坡2月5日电---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们大多都爱用蜡笔在纸上涂鸦,可九岁的新加坡男孩林鼎文却有自己独特的画布--他的iPhone。

新加坡《New Paper》周四报导,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的林鼎文为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编写应用程序。他的最新作品--一款名为Doodle Kids的画图程序,在苹果iTunes商店面世两周後即被下载超过4000次。

这一程序让iPhone用户可以用手指在iPhone手触屏上作画,要清除画面时只需晃晃手机即可。

林鼎文表示:“我是为了妹妹设计这个程序的,她喜欢画画。”他有两个妹妹,一个3岁,一个5岁。

林鼎文精通六种编程语言,他从两岁就开始使用电脑,并编写了约20种程序。

他已经开始编写下一个产品--一个名为“入侵者战争”(Invader Wars)的科幻游戏。(完)

第五篇 佩里斯 9岁学编程,13岁称为CEO

佩里斯其人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3岁开始学电脑,5岁当起母亲和邻居的电脑老师,9岁学会编程,10岁成立自己的公司———赛伯泰克公司,并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目前,该公司已在北美设立7家办事处,年收入在6位数以上,加拿大广播公司、柯达等国际著名企业都是赛伯泰克的客户。佩里斯正在读8年级,在校各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上大学,将来拿一个MBA或计算机方面的学位。

10月14日,在第三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上出现了一位特殊的演讲者,被媒体“盯”得牢牢的。为了采访他,四五十名记者一窝蜂拥到他面前,有的站在茶几上,有的踩在沙发上,有的简直就在他鼻子跟前拍照……这位被媒体团团包围的宠儿就是来自加拿大年仅13岁的网络神童凯斯·佩里斯。皮肤黝黑的他是加拿大籍印度人,10岁就当上了赛伯泰克网页设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 EO),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网络老板。

  ●论坛“小大人”

  个头勉强超过讲台、说话声音细嫩的佩里斯,埋着头对着讲稿和笔记本电脑,看起来跟普通中学生演讲没什么差别。倒是一席黑西装让他看上去老成持重,腼腆一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在谈到电子商务的未来时,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公司设计的新颖网页,还谈到了网络购物的巨大潜力。他说,关键是以公司的实际效率来吸引客户,而不让别人总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初谙人世的孩子。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佩里斯设计的网页曾获得多项荣誉,他还被评为“加拿大杰出数字青年”。从公司成立到现在,赛伯泰克已拥有25位重要的北美客户,10名高级设计师和程序员,公司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

  别看佩里斯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面对媒体老练大方,但与一旁正襟危坐的牛憨笨院士和 I BM技术总监比起来,一些小动作却不自觉地“泄露”了他的少年天性:演讲紧张时,他的右脚不停地在地上前后蹭着;听到精彩处,他会翘起腿、天真地把手指头放进了嘴里吮起来……

  ●靠的是勤奋

  从6岁就开始学做网页的佩里斯对“神童”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的成就来源于勤奋的学习、工作。面对现在的网络生存困境,他很坦然地说:“只有全力以赴,才不会落后。”就是凭着这股子冲劲,他一直保持着自己公司创新发展的势头。每天,他也要像同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首先完成家庭作业,然后才是打理公司业务。在学校里,他各门学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周末,他到一个曲棍球队当守门员,这可是他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为他“打工”的父亲在谈到他时,不无自豪地介绍:“我与他既是父子、上下级还是伙伴、朋友,他很棒,我为他感到骄傲!”

  佩里斯很喜欢中国,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东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新开拓地。

第六篇 徐瑞明 11岁学编程,19岁CEO身价千万

李想、戴志康、茅侃侃……越来越多80后IT新贵的财富神话故事被媒体曝光,25日上午,一位沂蒙山区的19岁少年走进了记者的视线,他就是被网易、搜狐等多家媒体惊呼为“网络小巨人”,坐拥4家公司,身价千万的CEO——徐瑞明。

  中学时代完成资本积累

  25日上午,嘉锐大厦,刚刚面试完应聘者的徐瑞明接受了记者采访。眼前的少年身着运动鞋、牛仔裤,目光中却闪烁着一种久经商海的老练。办公室角落里摆放着的画板、滑板、水粉箱、漫画书证实了他是如假包换的80后,可接待面试者时的老练和从容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徐瑞明的故事带有几分传奇色彩。徐瑞明生在费县、长在费县,从小酷爱绘画。1999年,11岁的他开始接触电脑,并很快熟练掌握了3种编程语言,同时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成为山东省内6大闪客之一,搭建了网络工作平台,名曰“仙之族”。

  这期间,他在网络上统领了4个比他大5岁左右的程序爱好者,开始了他们的资本积累。几个月后,他们每个人的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当年8月,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参加了8.1网络卫国反击战,成功入侵了日本气象厅,并协助攻击了卫星防御系统。徐瑞明用非凡的业绩赢得了父母的认可,人生道路由此发生惊天大逆转。

  “网络小巨人”横空出世

  2003年冬,15岁的徐瑞明离开课堂,在一所旧房子里策划娱乐平台的构造,并斥资在美国的enom.com买下了9e3.com、9e3.cn等三位域名。对于这个3位的杂名,徐瑞明的解释是:“9e3”的含义是拥有九亿三千万的用户使用本站,之后拥有九亿三千万收入,然后拥有九亿三千万纳税。

  少年壮志,可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一群大伙伴借鉴网易的运作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公司,将旗下网站运营成为领先地位的娱乐平台。截至2007年底,徐瑞明旗下已经有4家公司,分别在临沂、济南、郑州、上海,公司涉猎广告、互联网等多个领域。18岁的他坐拥资产超千万。

  2006年初他的网站受到MySpace创始人格林斯潘的关注,格林斯潘的美国Broad Web Asia公司(简称BWA公司),投资500万人民币,入股E族人(www.9e3.com),共同成立山东银光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互动展厅,山东第一大网站和互联网公司,世界排名800余位,中国排名100余位,行业排名第7位。短短2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IT业内人士毫不吝惜地把“网络小巨人”的称号给了他。

  学习的目标是有用

  同样是中途辍学,同样是IT业起家。徐瑞明被人们看做是中国式盖茨男孩。谈及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徐瑞明从不掩饰他的“不感冒”。2003年他曾考入艺术类本科院校,但当发现已经学了十几年绘画的他却还要每天坐在画板前老老实实地打线条画素描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辍学。然后用同龄人读大学的4年时间完成了资本积累。

  “大部分艺术生缺少创新思维,大学教育总是在教授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做东西,考学时按照评分老师的喜好作画,上学时按照广告公司的喜好做设计。老师们传授给学生的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大体风格,老板的风格,而并非让他们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徐瑞明说他招募来的不少本科设计人才都存在不灵活的特点,往往需要一到两年的实践才能慢慢“解冻”,懂得表达自己。

  徐瑞明说,他并不认同读书无用论,他从创业到现在,其实也在不断学习,但是靠着几本专业书和百度,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学,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我学习的目标是有用,而不是拿分毕业”。

  30岁退休享受生活

  工作之余,徐瑞明还热心公益事业,他加入了临沂青年志愿者协会,资助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资助孤儿院。用自己的行动给了80后悲观论者一个响亮的回答。

  徐瑞明告诉记者,自己打算30岁退休。他在自己博客中写到:我知道数字本身没有尽头,而快乐时光和造诣却是最值得人生回味的。我希望除了商业外,能在艺术和语言领域有所作为。用一生中更多的时间做永恒意义,高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像机器一样从事循环商业的运营……已经充分感受过这个圈子的我,希望感受更多圈子的氛围,用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努力学习、奋斗,三分之一的时间享受生活,三分之一的时间回味记录生活。

  “大部分的人是只想不做,而我却是做了再想……”我们期待着这个自信、睿智的天才少年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第七篇 百度CEO李彦宏

古往今来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千百劳作,终有所成,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属于情理之中!在位于北京大学附近的百度总部,李彦宏(英文名Robin)追忆人生点滴———人们只看到百度上市成功后的李彦宏,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在美国工作最得意之时,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期权,回国创立了百度。他是一个一直都很成功、并且能不断否定自己的成功从而获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骄子

“我心理上比较稳定,越是大的场合发挥就越好。在高考的时候,通过正常发挥我应该是能考上北京大学,但不一定拿第一(他以山西阳泉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的时候,考过戏剧学院,后来放弃了。现在觉得放弃也挺好,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回忆。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

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李彦宏说。不过,身处象牙塔,几多欢乐,几多愁。他离开阳泉迈进中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渐渐被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消融。规划未来人生道路变得迫切。“那时候,中国的氛围较为沉闷,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留学美国

“我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换专业,刚到美国学计算机,很多功课一开始都跟不上。有时和教授面谈时,由于较心急,谈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结果那些教授就觉得我不行。” (本博主注:行不行,事实说了算而不是老师说了算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行囊,穿云破雾,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有6个月飘着雪。在这里,他忍受过夜晚彻骨的冰冷。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在这里,他经历过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的所有困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

“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李彦宏骨子里有着勤奋、坚韧、执着的精神,这使得他的专业技能得到飞速进步。在学校呆了一年后,李彦宏顺利进入日本松下实习。“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对我后来职业道路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彦宏说。

驰骋硅谷

“硅谷给予我最大的感触是,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第八篇 16岁中学生自学开发月入数万,谈成功心得

CocoaChina的会员“wz88510731”是一位年仅16岁的中学生,也是一位成功的iPhone开发者。他自学Objective-C仅仅几个月后开发的“iExpress”获得了空前成功,甚至登上了苹果公司的iPhone广告!下面是他的经验谈。

时间过的可真快。接触obj-c也快4个月了。

再玩掉了将近整个3月份以后,今天终于又开始动 xcode了。写完了1k行代码,实现图片的异步加载以及移动网络下的优化。

说起iExpress,算是我的第一桶金吧。分享一下。在这 里我也不隐藏了,因为appstore的同类软件已经冒了一堆,没啥必要了。

软件从2月16日上线至今(4月19日),一共收 入$6,983.95美金,人民币的大概是?47,490.86。

最高一天$215美金,排名目前在美国区工具类60-70徘徊,而中国 区,由于xx的影响,已经跌的一塌糊涂。

最好的排名是 中国区top paid 16名。

其它:大概就是苹果的电视广告了,这个 能否对销量带来促进作用还有待观察。

工时v1.0,30个小时,v2.0,100个小时左右。

其实iexpress给我 带来的最大不是金钱,而是满足感,还有学习到的知识。因为我还是学生,所以至少没有生活上的担忧。所以苹果的那天找我拍广告比我赚$200美金那天还让我 兴奋。

其实我编程确实很菜,iExpress是一个很简单的程序,但是幸运的是我把握住了市场。从iExpress我学习到了怎样去调整 策略迎合市场,与其把它比做我的一个产品,不如比做我的实验品。从每日的涨张跌跌中,我需要思考如何去调整宣传,营销的策略。

我自己呢, 其实只是一个兴趣有点古怪的孩子,比起那些毫无意思的网游,我甚至觉得这场真正的市场游戏更让我exciting。

我庆幸自己稀里糊涂进了程序这 个行业,在cc的日子很愉快,这里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虽然没有一天真正正式的学过编程,甚至到现在为止我也看不太明白c语言,但我已经确实爱上了 programming,programming就像游戏,只不过需要更多脑筋。

最初以前是为了noip而接触的pascal,学算法, 不过杯具的是,背包啊~动态规划啊~广度深度早就被我忘了一干二净了。

基本iexpress就告一段落了,下面筹划的新产品预计在1个星 期里完成,目标是iexpress x3。中国排行榜第一。 哈哈,先吹个牛先。 但是。 中国区,现在,杯具了。 唉~~~~~

我的理想是环游世界,如果freedom worker/soho能够生存,我想我肯定不会去公司里工作,我终极的幻想是那种一个月工作2天,休息28天去环游世界的那种,appstore的确是 一个可以产生奇迹的地方,虽然我们都不确定能产生多久多少个奇迹。 至少“目前”没让我失望。人生是要有价值体现的,有机会一定要多去走走。可惜。这些都需要一个??实力。

中国的教育真的非常失败,我觉得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自己真正想学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问过几乎所有成绩好的,包括我考进重高的同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是 真正想学的。 他们的理由无非:1、家长逼的,2、家长为什么逼的?社会逼的。

幸运的是,这一切至少都跟我无关了。12月份就去美国了, 或许留学的日子不会轻松到哪里去。但至少我想比中国的成堆的试卷好点,至少在国外,兴趣还是有点价值的。

第九篇 马化腾与QQ

出生:1971年10月

成长经历

我在学校的办公室,正对着一路之隔的腾讯QQ总部大厦。我上完夜课回到办公室,经常看着对面整夜灯火通明的大厦,感念这些吃青春饭的年轻人谋生不易啊!想着当初入校时一脸稚气的马化腾张志东摇身一变,成了坐拥320亿资产的IT业巨子!年龄才38岁。



我办公室窗外正对着腾讯QQ大厦

1989年,马化腾从深圳中学高中毕业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里和张志东许晨晔等几个同学开始鼓捣通讯软件,大学毕业后再加上化学系的陈一丹同学,再加上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曾李青。这五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从技术开发开始,一步一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建立了腾讯QQ即时通讯,获得了成功。现在他们一家申请的专利数目是国内其他所有互联网企业申请数目的总和。

从一个原本是指公司副产品的qq起步,马化腾用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他被视作“终结者”,被称为“山寨之王”,没有马化腾不染指的领域,没有马化腾不想做的产品——他与全球为敌,却让所有对手甘拜下风。



一年之前,马化腾被评为十年商业领袖;一月之前,马化腾是令人尊重的财富英雄;一天之前,马化腾至少是超级公司CEO。现在一切都结束了。马化腾毕竟是一个技术人、一个潮汕商人……

2010年11月初,腾讯与360之间爆发了中文互联网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商战。双方均借助各自的客户端优势,不断蹦出弹框斥责对方,用户不堪其扰。最终,腾讯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悍然违反互联网的开放原则,主动选择与360不兼容,强迫用户进行二选一,震撼全国,惊动中央,创下了互联网企业竞争底线的新低。

如果没有这场大战,马化腾堪称2010年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在《财富》评出的2010年度全球40岁以下商业新星中,他排在Netscape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等人之后名列第七,是这个排行榜前10位中唯一的亚洲人。

腾讯一年来的发展也可圈可点。腾讯是上海世博会唯一的互联网高级赞助商,打造了历史上首个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腾讯并购了康盛创想,国际化开始起步,还启动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推广计划。在资本市场,腾讯表现得更是引入注目,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美元,仅次于Google、亚马逊,居全球第三。

这个改变中国的工程师,在很多方面像极了比尔·盖茨。他有着与盖茨相似的气质:害羞、温和、聪明且对产品有着超强直觉;就公司相似程度而言,如今的腾讯也像极了微软:都是全民公敌,都似乎无所不能,产品技术都算不上最好,却都有着超强的黏性和扩张性。

就连发展路径,他都与盖茨有着惊人的相似。“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在半纪实性电影《硅谷先锋》中,乔布斯和盖茨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马化腾也是这一理念的忠实信徒。“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起诉”是业界对腾讯多年来不变的观感,但所有入都不得不承认,“后发制人”基础上的“微创新”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产品竞争策略

正如微软被公众视为垄断帝国、创新杀手,腾讯亦是如此。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在做一个商业模式之前都会看看马化腾是否会进入。

马化腾看似沉稳温和,甚至有些沉闷,但其战略感甚至好于马云。腾讯的多元化历史,就是其不断地给自己宣布对手的历史。在这个热爱天文的工程师的掌控下,腾讯表现得非常具有攻击性。这一点,在其与360的对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二选一,酷似当年微软凭借桌面优势捆绑IE打击网景,霸气尤有过之。

但马化腾必须转变:必须从霸道转向王道,从模仿转向创新,从应用转向平台,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企业盈利转向产业协作,从发展速度转向行业高度。

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马化腾有能力完成这一转变。或许,腾讯开放API之日,就是它真正成为世界级公司之时。

“80后”的IT界新贵CEO们

  ——戴志康,25岁,康盛世纪CEO;

  ——李想,25岁,泡泡网CEO;

  ——郑立,24岁,163888翻唱网CEO;

  ——茅侃侃,23岁,MaJoy总裁;

  ——赵宁,23岁,非常在线CEO;

  ——陈曦,24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

  ——张伯宏,18岁,上海某网络公司CEO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