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没有谭浩强的书我们就不知道编程?——驳图灵公司副总编陈冰无知无耻的“无知无耻论”

2012-09-03 22:12 295 查看
  图灵公司副总编陈冰在 我是《C程序设计伴侣》的策划编辑,有话在这里说。(二) 中有这样一番雷人之论:


还有人说,谭浩强的书很垃圾,垃圾的伴侣,也只能是垃圾。我要说的是,说这种话的人不仅无知,而且无耻。要知道,不仅很可能你就是学这本书才第一次接触了C语言,而且就连你的老师都很可能是通过学习这本书才第一次知道了有计算机语言这回事。

谭浩强在那个时代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让大家来阅读,实属不易,作为第一本书,无论它有多少不足,都不能抹杀其正面的力量。试问,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这么本书来读,学校连这门课都没得开,广大的爱好计算机编程的学生如何来开始他们的编程之旅。要知道,要开始编程之旅,你首先得知道有编程这回事。


  在他看来,若没有谭浩强的书,广大的爱好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根本无法开始他们的编程之旅。因此认为错漏百出的谭书很垃圾“不仅无知,而且无耻”。
  针对陈冰的这番言论ChinaUnix的Ager网友用详实和充分的考证,彻底地驳倒了陈冰这种没文化的荒谬言论。
  以下内容为 Ager网友的回帖(143和148楼)

  我在编写“原创C语言笑话合辑”的时候,看到过这麽一则笑话:



  转自网友小琳:

  前几日在微博之上,有人为纪念里奇去世,发帖言道:C语言之父去世,深切怀念。只见一人回帖:什么?谭浩强去世了?


  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C语言与谭老教授之关系如此紧密,由此可见一斑。

  就算告诉这群学生,这里的“C语言之父”是指美国大黑客D.M.Ritchie博士,那么,这群学生恐怕也会如此“纠正” —— 中国C语言之父是谭老教授 —— 参见【公开资料 1】。

  这的确是太滑稽了。在我看来,就算是把“……之父”的帽子戴给孙玉方,也十万八千里地轮不到戴给谭老教授。

  说到孙玉方这个名字,现在学习C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还有一个“别别窍”(注1)般的原因(下面会扯到)。

  孙玉方早在谭老教授炮制《C程序设计》时的至少十几年前,就从事了大量的UNIX和C的研究、开发、教学工作。

  有些学生拜谭老教授为“编程方面的顶尖高手” —— 语出“水木社区:源于清华的高知社群”,参见【公开资料 2】 —— 这真是一种悲惨到家的误解:

  1970年,孙玉方在北大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时候,闹得风生水起、死去活来的清华系下的谭老教授(谭书记)正在江西鲤鱼洲被下放劳动。

  “谭浩强1975年调回清华大学担任计算机中心党支部书记。此时他仍然没有离开老本行 —— 党政工作。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清华大学因扩大招生而师资短缺。于是有人动员谭浩强,说:‘你这个书记应该去搞些业务,去讲讲课吧。’此时离开学只有三个星期了。三个星期后,他就要面对两个班的学生,讲授BASIC语言,而谭浩强连BASIC语言的边都没沾过。” —— 语出《记计算机教育大师谭浩强》,参见【公开资料 3】 。

  此时,孙玉方已经着手准备“在中国引进、推广和开发UNIX开放系统”,“1985年创立了中科院软件所开放系统与中文信息处理中心并一直担任该中心首席科学家。” —— 参见【公开资料 4】 —— 楼上pm大虾贴出的书目里的著作(http://202.4.153.84/book/queryOut.jsp?type=author&word=%CB%EF%D3%F1%B7%BD),就是孙玉方在这个时期里的工作成果。

  但是,孙玉方后来去做什么了呢?再Google或者Baidu“孙玉方”就查不到什么信息了。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别别窍”了。

  原来,孙玉方在后来的若干年中,名字改成了“孙玉芳”。至于这个原因,我只能瞎猜胡扯一下了:孙玉方是位男性,“孙玉芳”确是他的本名。但在Mao时代,迫于服从某种诡异的价值判断,他改名为“孙玉方”。直到后来政治与社会氛围逐渐宽松,他遂又恢复本名。

  这样,你再Google或者Baidu一下“孙玉芳 Linux”、“孙玉芳 UNIX”、“孙玉芳 UCS”、“孙玉芳 开源”、“孙玉芳 自由软件”、“孙玉芳 GNU”、或“孙玉芳 中科院”……大量的崭新的信息就都呈现出来了 —— 孙玉芳乃是“中国操作系统科学的先驱人物”之一、 “UNIX在中国的先驱人物”之一、“GNU/Linux运动在中国的先驱人物”之一、中科系下的红旗Linux及其企业的创始人 …… 至于孙玉芳教授在业界的真确功过,非我此刻能够扯得盖棺,不过,就连反对和质疑他的人,也不否认:国内最早从事UNIX和C研究、开发与教学的人,实实在在地就是杨芙清、仲萃豪、孙玉芳、刘日升他们一批。



上图:中国UNIX用户协会(CUUG)成立大会,北大,1988年。



CUUG的前身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高档微机分会,成立于1984年,从那时开始起,该协会的课堂已经讲授UNIX和C,上图是该课堂留影之一。(注2)
时间再往前推许多年 —— 1956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筹备,下图为当时的照片:



  这个地方,培养了仲萃豪、董韫美、张绮霞(中国第一位女程序员) …… 等众多中国软件科学的先驱人物,后来,又有了孙玉芳他们,再后来,UNIX和C语言从这里被引入中国。
  在该所成立之前,杨芙清、崔蕴中等人曾被派去苏联学习。



  上图:崔蕴中在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的ЭВМ Стрела(Strela Computer,“箭”计算机)上,进行控制台(Console)操作,此时,她专攻的是程序设计。

  


  

  上图:杨芙清在同一地方。

看到这里,再想想陈副总编好像是有“没有谭老教授的那样一本书,学生就不知道‘有编程这回事’”这麽一个意思 —— 你会不会觉得特别可笑?!—— 崔蕴中、杨芙清她们学习程序设计(1957年2月至8月),比谭老教授“连BASIC语言的边都没沾过”的时候(离1978年清华开学(最早一批学生报到是在1978年2月)只有三个星期),早了大约21年!

在我手头上,有一本孙玉芳在孙玉方时代的著作:



还有一本孙玉芳在恢复本名后的著(译)作:



(注3)
孙玉芳教授于2005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



综上,陈副总编的“谭浩强在那个时代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让大家来阅读,实属不易,作为第一本书……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这么本书来读,学校连这门课都没得开,…… 要知道,要开始编程之旅,你首先得知道有编程这回事”云云,非井蛙之词莫属耳!

  以上,除了我胡扯的部分,全部信息都有公开资料支撑:

  (1)地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509915.html

  (2)地址: http://m.newsmth.net/article/ITExpress/1216481

  (3)《记计算机教育大师谭浩强》,地址: http://www.cast.org.cn/n35081/n10371505/10376700.html

  (4)《孙玉芳同志的生平》,地址: http://it.sohu.com/20050117/n223974639.shtml

  脚注:

  (1)“别别窍”一词,乃江苏地区的江淮官话用语,意指:特殊而隐秘的诀窍或因素。

  (2)此图是否摄于1984年,我还真的难以确定(原因你猜?)。但是,这个课堂(自1984年起)上讲授C所用的教材,绝对不可能是谭老教授的。

  (3)图中戳上所示的 Larry Westernwall,“拉里·西墙”,就是我本人。



实用C语言
徐君毅,于玉,罗文化编著
1987年出版



IBM PC C语言简明教程
李文兵,年璋湖编著
1988年出版



Herbert Schildt著
吴双译
1990年出版

  —— 单单在我以前贴过的帖子里(都拍了实物照片,有图有真相了),随便找找,就可以找到它们 —— 国内在1991年谭老教授《C程序设计》之前已经出版的C语言教材!

  希望陈副总编,不要再拿“第一次”、“第一本”、“实属不易”、“你首先得知道有编程这回事”这些说辞,来黑谭老教授了 ……

续文:记念我22年前的广播室Operator生涯——陈副总编的“死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