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华为』[行业要闻]华为,我们的光环还能顶多久(转)

2012-06-01 19:58 330 查看
当年林彪问过太祖井冈山的红旗能打多久,而身为一名在公司一线作战的老兵,我今天也来谈谈华为的红旗还能扛多久。最近两个月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选择这个时候写出来,不是为了墙倒众人推图个嘴头子痛快,而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所谓道理不辩不明,虽然我很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欢迎大家PK。
  我的观点是:随着电信行业不可扭转的没落,华为将因无法顺利转型而跌下神坛。

  不是中兴的小寒冬,不是华为的小寒冬,是整个行业的核冬天
  看到天涯上大家还在讨论年终奖,股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期待。我觉得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深刻的行业危机正在迫近,还没有意识你我都将是覆巢之卵在劫难逃!2011年将被历史记录为电信设备供应商贵族们最后一个"丰"年,这一年大家过得酸意浓浓忧心忡忡:华为,26集体“一朝回到解放前”;NSN从网络到终端持续上演着全面溃败的悲剧。这一年华为运营收入增长率只有9.1%,而作为支柱的电信运营商市场增长只有区区3%。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是19%,2010年这个数字是24.2%。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到了2011年为什么突然紧急刹车?这种犹如猝死般的的突然的大幅跌落意味着什么?老板说这一次是核冬天。10年来,大大小小的危机和冬天,我已经经历了很多。而此前的每一次我都仿佛置身事外,不去想不去问只是埋头默默地干好本职工作。为什么独有这一次,内心无法蛋定?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次危机不是来源于行业的投资周期波动,而是源自于IT领域摧枯拉朽般的外力。这次危机并非以往的危中有机,而是CT领域的危,IT领域的机。不管运营商也好,设备商也罢,完不成ICT转型,则只有危没有机。
  这两,三年我们几乎是铺天盖地地宣讲“运营商即将被管道化,运营商必须进行ICT转型”。我们试图唤醒运营商正视ICT转型这一大势,但遗憾的是我们并非什么传递福音的上帝使者。我们唤醒运营商直面这个危机的的目的还是在于继续卖自己的CT设备。我们一方面提醒客户需要竭力避免管道化;另一方面却告诉运营商终端用户对带宽的无节制的需求是一个巨大市场,需要加大管道建设的投入;而在真正能避免管道化的数据挖掘,增值业务等方面却并无和ICT转型这一历史使命相匹配的创新方案。我们还没有能力为广大苦逼的运营商找到一条平滑的逃生通路。
  2011年,IT行业对CT权贵们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残酷的挑战。Apple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革命性的终端创新,更在于app store激活了另一种有别于运营商网络的“圈养”终端用户群的模式。把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掌握在自己手里,犹如构建了一个无尽的宝藏,这是运营商圈地自肥并成为贵族的基石,也是运营商的命脉。现在我们不再谈论“我是移动客户,你是联通客户“,我们改说“我是APPLE用户,你是android用户”。同样参与瓜分用户资源这一盛宴的还有skype,qq,facebook....每一个都让运营商不寒而栗。IT新贵们发起的这个挑战,对运营商而言意味着釜底抽薪。而对市场而言这个转变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并蕴含着无尽的可能,那个在电信领域酝酿了多年依然难产的用户信息挖掘美梦,将在IT新秀们的巨大的创新能力孵育下成为现实。但是这一切都和CT无关,因为他们太过衰老,积重难返。
  ICT的明天注定是被IT新贵们书写的,IT行业没有老二这个说法在ICT领域同样有效。这就意味着CT老贵族们如果要转型为ICT,不仅仅要面对自己客户群的流失和重建,更要面对全球化的,来自于internet的竞争,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去寻求细分市场,在全球市场去占山为王。Apple,skype,facebook,哪一个IT新贵不是全球化运营的?难以想象一个区域运营的player如何去应对全球化运营的竞争。对于早已习惯于在圈定的地域空间里经营的CT运营商们,让他们做这个转身,还不如让他们死掉转生呢,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甚至是从政治上来讲这都是一个impossible mission。

  现在我们看到的电信设备商的萎缩,其实就是源自于电信运营商的这种危机预期。运营商在和IT领域的OTT玩家们初步交锋后,发现他们唯一能做的正确决策就是握紧自己的钱袋。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宽带上的每一份投入,其中有80%流入了apple, facebook,Youtube,QQ...的账户,自己仅仅收取到不足20%的宽带使用费。毫无疑问,继续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他们宁愿慢下来。这个故事,其实是不久之前的一段历史的重演。对于中国区而言,这个历史故事就是发生在10年前的电信和移动拆分。为什么要拆分?因为移动是大势所趋,市场需要酝酿新的生机。拆分之后如何?移动用户量一路高歌猛进,而固定用户数则持续萎缩。10年来我们一直在鼓动电信做固网网改,我们自己的策略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固网智能化,到NGN,再到IMS,但是固网客户在投资上表现出的矜持和理性让人抓狂。而移动市场则是另一番供销两旺的红火景象。10年前,我们看着客户群从固网运营商流向移动运营商,1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客户群从电信行业流向更为广泛的IT行业。一切不以用户群为中心的ICT转型都是耍流氓。

  2011年电信运营商的紧缩带来了设备商的池鱼之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不是偶然。

  黄炎培在和太祖谈及“历史兴衰周期率”的时候提出历史上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他们的历史兴衰周期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规律。我们创造了历史,也正在为自己掘下坟墓,我们迄今为止并没能为运营商找到ICT转型的出路。是到了需要正视自己命运的时候了。

  ICT转型,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边的讨论,可能让大家觉得只要华为自己在ICT上能做一个华丽的转身,凤凰涅磐不是没有可能。这里有几个因素让我对此无法乐观。
  首先,华为研发擅长的不是创新,而是工程设计。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只能做老二,而且只能在有明确游戏规则的竞赛项目中做老二。电信市场有庞大的协议规范组织,标准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在一帮伟大的专家们清清楚楚兜出他们的构思并形成行业规范之后,华为我们可以快速规范地予以落实。我们有优秀的大量的低廉的工程师,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地编码,组合,包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无线,核心网,光传输,低端路由器等产品能快速赶超欧美对手并支撑公司长期的高利润高增长。
  一旦我们成为了NO.1,我们就会手足无措。核心网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持续多年市场新增份额第一但是并没有为业界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而不得不萎缩。
  我们一旦进入一个新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的领域,就会显得笨拙和无所适从。高端路由器以及VAS领域就是另一种鲜活的案例。我们在IP领域和cisco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我们依然只能拾 cisco的牙惠。而在BSS领域,因为客户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低,我们的方案甚至竟争不过国内的设备商。

  IT领域之所以生机盎然,就依赖于APPLE之类大神级公司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革命性的创新。华为,虽然成立了2012实验室,但是会发生基因突变么...

  其次,华为多年的狼文化,把员工养成嗜肉的独狼。俗话说同甘共苦,可惜这是说的那些有感情的人。你什么时候看到过华为的同事,在工作之余相互串门拜访?你在华为真的有知心朋友(红颜知己除外)?你怎么可能期望一群没有感情的狼可以和公司和同事来共苦?其亡也忽焉,狼群的解体也许只发生在一瞬间。

  最后
  作为一个小兵,也许我们一思考,领导就发笑。但是这阻止不了我们思考,Huawei是我们自己的,焦虑也是发自内心的。祈祷内心的平和,祈祷公司领导带领大家驶入更广阔的主航道。

摘自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516/1/122451.s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