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ibatis与hibernate的区别与适用范围

2012-03-05 13:53 169 查看
最大的区别在于:
ibatis只是方便你操作sql的。
hirbernate的目的是在代码中消除sql,在对象层实现持久化。
ibatas的sql语句需要自己手动写,而hibernate能够在程序运行时自动生成。但是不要就这样以为hibernate比ibatas方便,其实二者熟悉之后的效率差不多。而hibernate还能够自动建表等等,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你带着这个程序,无论到什么机器上,你都不需要数据库,应为它能自动为你完成,而ibatas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数据库表才能进行移植Hibernate的特点:Hibernate功能强大,数据库无关性好,O/R(对象/关系)映射能力强,如果你对Hibernate相当精通,而且对Hibernate进行了适当的封装,那么你的项目整个持久层代码会相当简单,需要写的代码很少,开发速度很快,非常爽。Hibernate对数据库结构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封装,Hibernate的O/R Mapping实现了POJO(实体类) 和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以及SQL 的自动生成和执行。程序员往往只需定义好了POJO 到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即可通过Hibernate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层操作。程序员甚至不需要对SQL 的熟练掌握, Hibernate/OJB 会根据制定的存储逻辑,自动生成对应的SQL 并调用JDBC 接口加以执行。Hibernate的缺点就是学习门槛不低,要精通门槛更高,而且怎么设计O/R映射,在性能和对象模型之间如何权衡取得平衡,以及怎样用好Hibernate方面需要你的经验和能力都很强才行,但是Hibernate现在已经是主流O/R Mapping框架,从文档的丰富性,产品的完善性,版本的开发速度都要强于iBATIS。iBATIS的特点:iBATIS入门简单,即学即用,提供了数据库查询的自动对象绑定功能,而且延续了很好的SQL使用经验,对于没有那么高的对象模型要求的项目来说,相当完美。iBATIS的缺点就是框架还是比较简陋,功能尚有缺失,虽然简化了数据绑定代码,但是整个底层数据库查询实际还是要自己写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而且不太容易适应快速数据库修改。当系统属于二次开发,无法对数据库结构做到控制和修改,那iBATIS的灵活性将比Hibernate更适合。系统数据处理量巨大,性能要求极为苛刻,这往往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经过高度优化的SQL语句(或存储过程)才能达到系统性能设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iBATIS会有更好的可控性和表现。现在就市场来说,hibernate的需求要大于ibatas的需求,而hibernate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更高,即使公司使用ibatas,你在hibernate的基础上也能快速掌握。
如果你sql编写的很好就用ibatis,好的sql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如果想快速开发就用hibernate,看项目需求

如果一个项目用Hibernate和Ibatis混合使用,

如果不得不混合使用,最好是一个功能用一个。一个处理中,避免同时用两个,否则会很痛苦。
整体来说,同时使用两种类似功能的时候,最头痛的是如何去管理,
因为这种无意义的混合,最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的是程序员,代码容易出现混乱,直接增加了出现bug的概率。

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说法:

一站式

  iBATIS提供的持久层框架包括SQL Maps和Data Access Objects(DAO),同时还提供一个利用这个框架开发的JPetStore实例。  相对Hibernate和Apache OJB等“一站式”ORM解决方案而言,ibatis 是一种“半自动化”的ORM实现。

纵观目前主流

  所谓“半自动”,可能理解上有点生涩。纵观目前主流的 ORM,无论 Hibernate 还是Apache OJB,都对数据库结构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封装,提供了从POJO 到数据库表的全套映射机制。程序员往往只需定义好了POJO 到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即可通过 Hibernate或者OJB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层操作。程序员甚至不需要对 SQL 的熟练掌握,Hibernate/OJB 会根据制定的存储逻辑,自动生成对应的 SQL 并调用 JDBC 接口加以执行。

新系统的开发

  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对新项目,新系统的开发而言),这样的机制无往不利,大有一统天下的势头。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这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却未必灵光。  在笔者的系统咨询工作过程中,常常遇到以下情况:   1. 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来自现有数据库,处于安全考虑,只对开发团队提供几条Select SQL(或存储过程)以获取所需数据,具体的表结构不予公开。   2. 开发规范中要求,所有牵涉到业务逻辑部分的数据库操作,必须在数据库层由存储过程实现(就笔者工作所面向的金融行业而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在开发规范中严格指定)   3. 系统数据处理量巨大,性能要求极为苛刻,这往往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经过高度优化的SQL语句(或存储过程)才能达到系统性能设计指标。   面对这样的需求,再次举起 Hibernate 大刀,却发现刀锋不再锐利,甚至无法使用,奈何?恍惚之际,只好再摸出JDBC 准备拼死一搏……,说得未免有些凄凉,直接使用 JDBC进行数据库操作实际上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拖沓的数据库访问代码,乏味的字段读取操作令人厌烦。

编辑本段半自动化

刚好解决

  “半自动化”的ibatis,却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里的“半自动化”,是相对Hibernate等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库封装机制的“全自动化”  ORM 实现而言,“全自动”ORM 实现了 POJO 和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以及 SQL 的自动  生成和执行。而ibatis 的着力点,则在于POJO 与 SQL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就是说,ibatis  并不会为程序员在运行期自动生成 SQL 执行。具体的 SQL 需要程序员编写,然后通过映  射配置文件,将SQL所需的参数,以及返回的结果字段映射到指定 POJO。  通常在如下场景和条件下,选择ibatis, 将更有助于发挥ibatis在持久层的优越性:  1. 知道怎样操作10种以上的数据库  2. 可配置的caching(包括从属)  3. 支持DataSource、local transaction managemen和global transaction  4. 简单的XML配置文档  5. 支持Map, Collection, List和简单类型包装(如Integer, String)  6. 支持JavaBeans类(get/set 方法)  7. 支持复杂的对象映射(如populating lists, complex object models)  8. 对象模型从不完美(不需要修改)  9. 数据模型从不完美(不需要修改)  10. 你已经知道SQL,为什么还要学习其他东西

全自动

  使用ibatis 提供的ORM机制,对业务逻辑实现人员而言,面对的是纯粹的 Java对象,  这一层与通过 Hibernate 实现 ORM 而言基本一致,而对于具体的数据操作,Hibernate  会自动生成SQL 语句,而ibatis 则要求开发者编写具体的 SQL 语句。相对Hibernate等  “全自动”ORM机制而言,ibatis 以 SQL开发的工作量和数据库移植性上的让步,为系统  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作为“全自动”ORM实现的一种有益补充,ibatis 的出现显  得别具意义。

编辑本段发展

  ibatis本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2010年这个项目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迁移到了google code,并且改名为mybatis。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