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百万粉丝不一定是国家大报

2011-08-23 09:06 225 查看
《价值百万的网络营销》之二

文/张书乐

那么粉丝多是不是就一定影响力大呢?其实也不一定。

以成都梦工厂总经理裘新的腾讯微博为例,到2011年元旦节,他的微博有超过150万粉丝,按标准也达到了那个段子中国家级大报的程度。





裘新的腾讯微博

但在2010年12月20日到元旦节期间,他一共发布了5条微博,其中一条的转发和点评高达200次,这条微博的内容是:

“统计了一下,发现成都梦工厂年收入在10万人民币以上的员工,基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有的甚至有2-4套房子,而这样的收入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房子车子基本都不敢想。网游行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赛长跑的行业,想安心做好游戏的人才,欢迎来成都,欢迎来成都梦工厂。”

这条微博的传播率高,当然是有原因的,毕竟涉及到了公司福利,以及城市之间的对比,容易引发网民之中连锁反应,从而突破可裘新自身所处的网游行业限制,容易引发争论和共鸣。

然而,从实质上,裘总依然是一个游戏产业精英,并非社会问题专家,因此其他几条比较偏重网游行业的微博[??],其转发和点评最多的不过35次。比如截图中他对邢山虎这个老同事和同行的调侃,即使有邢山虎这个同样是百万级的微博名人的回应,也无法到达应者如云的效果。

当然,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裘总的微博影响力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但作为一个百万级微博,一个可以看做是全国大报的微博,这个影响力则似乎太小,小到有点像濒临歇业的内刊。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很简单。粉丝众多,但不过仅仅只是点击过关注,之后并没有过多的留意裘总的发言,通过查看最近加裘总的50名粉丝,不难发现其中有近20个人的自身拥有的粉丝还是个位数,而且这50个粉丝基本上都不属于活跃用户,发布的微博数量都很低,一般是几条或十余条,而且几乎就是最近才加入微博的。

换言之,他们之所以加裘总的粉丝,并非因为仰慕其在游戏领域的成就,而是因为腾讯在微博找人页面的集中推荐造就了空前庞大的粉丝群体。对此,笔者亦深有同感。在某一周的时间内,我也曾出现在这个找人推荐页面上,很快,我的粉丝数量有几千人,一跃到2万人。但当我从找人页面“下岗”后,粉丝增速就明显缓慢,一个多月也只增加了2千多人。在新浪微博上大致情况也相仿,唯一的区别是,腾讯微薄的人气更大,草根聚集更明显,同时新浪微博则略微带有一些白领的味道。然而,通过类似找人这样的页面,群加了一批名人之后,这些新进的粉丝,又有多少真正关注了那些其实他们或许都不知道是谁的人呢?数以百万的粉丝之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成为了听众呢?抑或是成为了僵尸粉,只是让微博上的粉丝数量显得特别给力呢?裘总的情况其实是一个太有普遍意义的例证。

网站推荐有用吗?

当微博横空出世之后,国内各大网站均祭出了微博牌。一如既往,微博走在过去网站传播方式的原路上,就如同博客一样。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个人的微博要成功,一定要有网站推荐,不仅仅是对个人推荐,也要如同博客文章、论坛帖子、网络视频那样,占据一个极好的网站推荐位,那样的传播力将是空前的。

诚然,每个有微博的门户站点,都很高调地将微博推荐放置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很多比博客推荐还高,比如腾讯游戏频道。





腾讯游戏频道的微博推荐

但这样的推荐位,是否让微博和博客一样,要特别依靠网站编辑来推荐呢?答案是——不一定。据我个人的感受,被推荐的微博往往并不一定由此而出现高转发,当然点击率就说不清了,因为微博没有点击率的显示。而大多数微博因为本身140个字的限制,加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题,也就难以在推荐位上如博客标题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比如上图[请给图片统一加入引文和序号]显示的微博和博客推荐,上面的话语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不容易有让人深入阅读的兴趣;而博客标题则言简意赅,一目了然,让人有兴趣去了解更多。也由此,微博的网站推荐,其实意义不大,再加上微博本身就是依靠用户自身的转发和评论产生强大影响力和互动力,这种基于群体的自发推荐力量,往往比网站自上而下的推荐更加有冲击力。(节选自张书乐新书《价值百万的网络营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