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移动互联与新世代的迁徙

2011-04-20 17:39 190 查看
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作者:王甲佳

4月初,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的价值用我们中国的成语来说就是“天罗地网”,如果说以光钎为基本载体的因特网构成了地网,那么北斗网络则是天网。天网与地网的耦合将为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遐想空间要有多大,就有多大。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是全球第一,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越过35%的拐点,不到两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就会超过全部互联网的用户,加上增量,乐观预计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应该超过3.5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将替代PC互联网。天罗地网对移动互联网的支持将是全天候全时间、全空间覆盖的。

如果说当今人类有一个迁徙,这个迁徙就是从传统世界向互联网世界迁徙的话,那么在互联网世界,也已经进行了另一种迁徙,就是上面说的从固定互联网(PC为代表的终端)向移动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终端)迁徙了。这个迁徙的过程,大体我们都能体验到。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个村里面,有几个年轻人帮助村民代购淘宝店里面商品,一年超过150万元,这其实就是在做一种迁徙,越来越的人知道网络世界上有他们需要的价值,代购只是一个开端,联入网络的技术便利性很快就会让这些人群拉上网,最不弃的是他们会让孩子去主动迁徙。这个进程不会太久。

移动互联网的延展不仅仅在信息处理工具的移动上,而将直接进入需要基于协同的人、物、环境的关系中,人成为这个关系的一员,我们和办公室、交通工具、冰箱、电磁炉、餐厅、酒吧、羽毛球场的关系都在迅速的实时的互动之中,所有你所需要的资源都会给你留下充足的专用的时间与空间,当然我们为别人服务也是一样。

有人说,将来冰箱会不会有微博?我说,一定会有,当然它并不需要发表什么俗人的意见,也不需要去转发什么,它会发布它的状态,与主人互动,包括关闭自己。那时候的互联,就是众生平等了。

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