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经验与教训:如何学习一门新编程技术

2011-02-14 22:48 387 查看
外面的世界变化非常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上学时通过课本来学习,由浅入深,知识点都是考点,稀里糊涂就过来了,却忽略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新知识。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有太多的不足需要改进。现在我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互联网,买书不是不好,但是第一思想会狭隘,第二经济上也受不了,第三有些新技术根本没有书籍可买。我总结出一些学习手段,与跟我有同样境遇的人共勉。

计划一定要做到样品级。
千万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任何技术只在变成产品甚至商品后才有了价值,在这之前一定要把它变成样品。所以学习新技术不能只是编出几个示例程序了事,而应当把这门技术加入到已有的产品当中,或者依托这个新技术开发出一个产品才算学习结束。以前自己太关注算法而忽略了其它,经过了这么多事,我认识到只有把这个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在社会上存活,设计出数据库是一门技术,能把环境配置好也是一门技术。遇到具体情况甚至network troubleshooting,我以前的基础就派上了用场。因此学习新技术的计划一定要有延续性,一直延续到做完整个样品。应该怎样做计划呢?

要做可量化的计划。
小时候我爸爸教我做计划是类似早上9:00-10:00干什么,10:00-10:30干什么。于是我就做出了如下计划:
7:00-7:04 起床穿衣服
7:04-7:09 刷牙洗脸
7:10-7:20 跑步
7:20-7:35 吃早点
7:35-12:00 学习
我爸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计划可执行性不好,把洗脸刷牙计划的如此紧张,学习的事却反而没有计划详细。不知各位有没有看出另外的问题?就是计划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了,为什么?变化是从跑步开始的,那时正在长身体,每天跑完同样的路程时间都不同,但基本上误差也就是一两分钟左右。接下来就不好掌握了,早点是我妈提供的,老妈可不会按我的计划“准时”将早点变出来,于是计划在吃早点这个环节就被破坏了,之后的每一步也就都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慢慢的计划流产了。长大后,让我无奈而我又不得不做的事越来越多,这样做计划显然不行。我现在做的计划类似于明天上午写一段50行的生成图片验证的servlet代码,将任务量化而非将时间量化。计划中强调时间是绝对正确的,但时间观念应融入到执行计划的动作中,而不是出现在计划里。让时间和计划“解耦”,可以保证突发事件不会将计划搞死。不用担心量化的不准,给任务量化是为了考核计划的完成情况,在计划执行了第一周以后,可以根据完成情况修正计划。

开头一定要先读文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新技术一定要做出产品才算结束,但一开始就动手做产品就永远也结束不了了。一定要给阅读计划出足够的时间。我犯过这样的错误,一开始就想着如何让自己写的例程跑起来,无非是对别人的例程照猫画虎,遇到卡壳的地方再google。结果网费花了不少,更气人的事,很多问题在离线文档里就有。如果在动手之前能对文档的目录有个了解,之后处理问题就会更快更有针对性了。我想很多人脑子里都有这个假象,认为上网搜索答案更快,其实不然。以我为例,上网要先把猫打开连接,为了充分利用网费,又要把BT、eMule、QQ、Foxmail(以前我还要开一个点击广告赚钱的东东,唉!浪费青春……)全打开,然后才是google。突然间QQ又跳出个新闻让我很感兴趣,点击,发现相关评论很有趣,点击……唉,不知不觉过了这么长时间,起因也不过是为了查一个在脱机文档里能查到的小问题。教训啊……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