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TCP-IP详解卷1-03:IP: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2010-11-24 23:05 549 查看
TCP-IP详解卷1-03:IP: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一:IP特点: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1:不可靠(unreliable)的意思是它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IP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如果发生某种错误时,如某个路由器暂时用完了缓冲区, IP有一个简单的错误处理算法:丢弃该数据报,然后发送ICMP消息报给信源端。任何要求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来提供(如TCP)。

2:无连接(connectionless)这个术语的意思是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这也说明, IP数据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如果一信源向相同的信宿发送两个连续的数据报(先是A,然后是B),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线,因此B可能在A到达之前先到达。

二:IP组成(普通IP首部长度20个字节)

版本(4Bit)+首部长度(4Bit)+服务类型(8Bit)+总长度字节数(16Bit)+标识(16Bit)+标志(3Bit)+片偏移(13Bit)+生存时间(8Bit)+协议(8Bit)+首部校验和(16Bit)+源IP地址(32Bit)+目的IP地址(32Bit)+数据

1: 版本(4Bit),目前协议版本号是4,即IPv4

2: 首部长度(4Bit),4Bit,即首部最长为60个字节(15个字,15*4个字节)

3: 服务类型(8Bit),3Bit+4Bit(最小延时[Telnet],最大吞吐量[FTP],最高可靠性[SNMP],最小费用[NNTP])+1Bit(预留,置0)

4: 总长度字节数(16Bit),整个IP数据报长度,最长可达65535个字节。当数据报被分片时,该字段也会随着变化

5: 标识(16Bit),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通常每发一份报文值就会加1。

6: 标志(3Bit),用在报文分片时用。

7: 片偏移(13Bit),用在报文分片时用。

8: 生存时间(8Bit),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它指定了数据报的生存时间。TTL的初始值由源主机设置(通常为32或64),一旦经过一个处理它的路由器,它的值就减去1。当该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报就被丢弃,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源主机。

9: 协议(8Bit),识别哪个协议向IP传送数据

10: 首部校验和(16Bit),首部检验和字段是根据I P首部计算的检验和码。它不对首部后面的数据进行计算。ICMP、IGMP、UDP和TCP在它们各自的首部中均含有同时覆盖首部和数据检验和码(参考TCP-IP详解卷107:Ping程序)。

11: 源IP地址(32Bit)

12: 目的IP地址(32Bit)

13: 数据

三:IP 路由选择

IP层既可以配置成路由器的功能,也可以配置成主机的功能。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主机从不把数据报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而路由器则要转发数据报。

1: 处理流程

IP可以从TCP、UDP、ICMP和IGMP接收数据报(即在本地生成的数据报)并进行发送,或者从一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报(待转发的数据报)并进行发送。IP层在内存中有一个路由表。当收到一份数据报并进行发送时,它都要对该表搜索一次。

当数据报来自某个网络接口时, IP首先检查目的IP地址是否为本机的IP地址之一或者IP广播地址。如果确实是这样,数据报就被送到由IP首部协议字段所指定的协议模块进行处理。

如果数据报的目的不是这些地址,那么A:如果I P层被设置为路由器的功能,那么就对数据报进行转发(也就是说,像下面对待发出的数据报一样处理);B:数据报被丢弃。

2: 路由表项包含的信息

A:目的IP地址,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也可以是一个网络地址,由该表目中的标志字段来指定。

主机地址有一个非0的主机号,以指定某一特定的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中的主机号为0,以指定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如以太网,令牌环网)。

B:下一跳路由器( next-hop router)的IP地址,或者有直接连接的网络IP地址。

下一站路由器是指一个在直接相连网络上的路由器,通过它可以转发数据报。

下一站路由器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它可以把传送给它的数据报转发到最终目的。

C: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指明目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还是主机地址,另一个标志指明下一站路由器是否为真正的下一站路由器,还是一个直接相连的接口。

IP路由选择是逐跳地(hop-by-hop)进行的。从这个路由表信息可以看出, IP并不知道到达任何目的的完整路径(当然,除了那些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目的)。所有的IP路由选择只为数据报传输提供下一站路由器的IP地址。它假定下一站路由器比发送数据报的主机更接近目的,而且下一站路由器与该主机是直接相连的。

3: IP路由选择顺序

A:寻找能与目的I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网络号和主机号都要匹配)。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取决于标志字段的值)。

B: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取决于标志字段的值)。目的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可以通过这个表目来处置。

这种搜索网络的匹配方法必须考虑可能的子网掩码。

C:寻找标为“默认(default)”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如果上面这些步骤都没有成功,那么该数据报就不能被传送。如果不能传送的数据报来自本机,那么一般会向生成数据报的应用程序返回一个“主机不可达”或“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四:子网寻址,更充分的利用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 网络号 + 主机号(子网号+主机号)

子网对外部路由器来说隐藏了内部网络组织(一个校园或公司内部)的细节。可以缩减路由表的规模。

五:子网掩码

除了IP地址以外,主机还需要知道有多少比特用于子网号及多少比特用于主机号。

这是在引导过程中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的。这个掩码是一个32 bit的值,其中值为1的比特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为0的比特留给主机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