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Go语言

Google向左,百度向右:搜索引擎分水岭

2010-09-20 22:25 176 查看
9月2日,百度发布“应用开放平台”,通过开放自身接口,接受各种应用开发者和提供商提交优质的应用和内容,并使其应用统一运行在搜索平台上,与数亿的用户需求直接对接,大大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而几乎是同时,有报道称,东岸的Google7年来已经完成了超过50次的并购,其中很多都是弥补服务及内容短板的业务性收购。
一个开放,一个并购,同样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百度和Google,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Google[/b]:用并购打造航母[/b]
敲击“buttermilk pancakes”,排名第一的是Google旗下的Knol微基;



[align=center][/align]
再敲“blog”,排名第一的是Google旗下的blogger;



[align=center] [/align]
如果你敲视频关键词,会发现Youtube总是在你眼前绕来绕去,比如“Video”,第一是Google Video搜索,第二是YouTube;



[align=center] [/align]
搜索“Jane Zhang”(张靓颖),YouTube的两个视频窗口并列在第二条……



[align=center] [/align]
我翻阅了Google自诞生至今的所有50多起收购案子,抛开战略投资、纯技术收购,大概有半数case的收购对象直接面对网民提供服务,比较知名的是Blogger、Oukrt、YouTube、Deja(即现在的Google Groups)、Picasa、Writely、Feedburner等等,在内容领域,Google还有财经、新闻等服务;而近期,Google围绕社交网络的收购暴增,包括社交游戏开发公司Slide、虚拟商品网络支付技术公司Jambool、可视化购物引擎Like.com和社交网络技术公司Angstro等等。
在Google的逻辑中,化解“庞大用户需求”难题的手段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将自己打造成“超级航母”,借此完成对信息流动的全面掌控。
百度:用开放拉动产业[/b]
与Google的广泛收购不同,百度期望通过更深入的开放,团结来自产业上下游伙伴的力量,共同为网民提供服务,继而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在百度上搜索“天气”,排在首位的是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官方天气信息。



搜索“工程师 招聘”,显示的是详细的招聘列表,51job、58同城等招聘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悉数被整合在一起展示。



搜索“小游戏”,同样,各种第三方游戏网站提供的游戏资源排列的井然有序。



2009年,百度首度提出框计算理念,指出百度将基于业界最卓越的需求识别和分析技术,并将用户引导至合适的第三方服务提供方处,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搜索服务。旋即,百度数据开放平台问世。而一年之后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发布,完成了百度“拉动产业、共同发展”的业务布局。
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说的那样,“在百度开放平台上,创新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鼓励,开发者和原创作者将与网民一起,成为百度开放平台最大的受益群体”,百度正试图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多元化的商业回报机制,让更多拥有优质资源和内容的开发者们与自己共享流量,共同加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大军,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往左往右?[/b]
通过收购,“Google”为自己织起了一个庞大的局域网,而且容量越来越大。当网民在Google中搜索各种相关的关键词时,流量也被源源不断地导入到“Google局域网”中。
而百度则通过没有任何进入门槛的“开放”, 紧紧围绕搜索,将每天数十亿次的流量分享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开发者们,并推动着他们不断创新。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两大搜索巨头截然不同的方法论, 其发展前景孰优孰劣,引人深思。

对于Google来说,以并购来满足用户需求,最大难度在于,如何将收购来的资源最好地整合进自己的业务,并应对产业更多新兴者,如Facebook们的“威胁”。
而对于百度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动更多其他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共同将中国互联网的蛋糕做得更大。
显然,后者更具有生命力。这也正是为何当前在美国市场上,Facebook、Twitter被看成是Google的颠覆者,但在中文市场,从未有过新兴的应用网站被视为“百度颠覆者”—— 毕竟,Google正在试图正面围剿新生势力,而百度则从思维和操作上“包容”了潜在的挑战者,通过融合、吸纳成就自己,同时也成就更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职场 百度 休闲